李白,著名的诗仙, 用尽人间烟火,写出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之作; 杜甫,著名的诗圣, 用不食人间烟火的笔触,写出真正的人间烟火; 公元744年,他们相遇了。 在一场打猎的社交活动上。 那一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 李白虽受唐玄宗有所疏远,已是名满全国的大文豪; 杜甫虽已过而立,仍是默默无闻的地方小编; 一个仕途在走下坡路,一个还没走上仕途; 从此,两文人惺惺相惜 杜甫对李白一见钟情,而李白把杜甫当作另一个写送别诗的对像。 历史的轨道,从此把两人拉出了不同的轨迹; 说起李白和杜甫到底谁更厉害,似乎争论了一千多年到现在也没个定论。 论起他们的诗,我估计更多人会喜欢李白; 今天,我们来谈境界和胸怀。 李白的诗,《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不仅数量多,也代表了诗的最高成就。 杜甫的诗,《望岳》《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也代表了杜甫的最高成就。 以词而论,我以为李白技高半筹。 比如李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样气势磅礴的诗词;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样情意绵绵的温柔小诗。 而杜甫的代表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虽然也是气势万千,但相比也是差一点点气概。 唐玄宗为什么疏离李白? 但李白写诗,重在表达朋与友之心情,比如数量占有其三的送别诗,以大量的言辞在描述你和我,你如何,我如何,我应该如何,你应该如何,也就止于此; 而杜甫写诗,重在表达他和他们、我和他们的心情,所谓的他们,则包括百姓、军队、国家等,胸怀更高一层。 早年的唐玄宗,还是把家国放第一位的,一个只谈诗书的李白,在他心中并没有多重要。 境界,把李杜的差距放大了 如果最能代表李白境界的一句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么最能代表杜甫成就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之间的意境差距就不是一丁二点了。 两人的称号就已经说明一切了,“圣”者,至上,“仙”者,幻也。 如果说李白是逍遥游,杜甫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崇道,一个尚儒,兼济天下之心一目了然; 但是,历史不会给杜甫机会 因为真正的诗人,学不会圆滑世故去疏通官场; 于是,行路难是李白最终结局,只能发出“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而杜甫,临死之前,还写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的名句。 我在想,如果李杜二人,都生活在北宋年间,会不会更有前途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