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译《道德经·道经》第三十六章(帛书本)

 liuhuirong 2018-01-10

 

   原文:

  将欲拾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去之,必故与之;将欲夺之,必故予之。是谓微明,友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释:

     将欲拾之,必故张之:“拾”:本义捡取,此处义收拾,归拢,整治,整理。《说文》:“拾,掇也。”《仪礼·大射礼》:“拾发以将乘也。”《韩非子·说林下》:“妇人拾蚕。”《左传·哀公三年》:“犹拾渖也。”《韩非子·安危》:“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故”:本义即原因,缘故,因为。《说文》:“故,使为之也。”《国语·楚语》:“夫有其故。”《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礼记·礼运》:“则是无故。”“张”本义将弓安在弦上,此处义打开,散开,展开。《说文》:“施弓弦也。”《墨子·亲士》:“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广雅》:“张,施也。”《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周礼·秋官·冥氏》:“掌设弧张。”“将欲拾之,必故张之”义即准备想去收拾整治他,一定是曾经把他撒开弄乱了。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此处义弱化,减少。《说文》:“弱,桡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战国策·齐策二》:“不弱兵,欲攻齐。”《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专祸楚国,弱寡王室。”“强”:本义弓紧固有力,此处义强大,使强,增强。《说文》:“弓有力也。”《广韵》:“健也。”《荀子·劝学》:“筋骨之强。”《墨子·辞过》:“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将欲弱之,必故强之”义即打算想减小,弱化他,必定是因为曾经强化使他强大起来。

      将欲去之,必故与之:“去”:本义离开,此处义减少,去除,驱离。《说文》:“去,人相违也。”《诗·卫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孟子·告子下》:“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诗·小雅·斯干》:“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与”:本义赐予,给予,此处又义结交,亲近。《说文》:“与,赐予也。”“与,党与也。”《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管子·形势解》:“鬼神助之,天地与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将欲去之,必故与之”义即准备想离开,去除、驱离以减少他,必定是因为曾经给与,结交、加入以亲近过他。

      将欲夺之,必故予之:“夺”:甲骨文形,下为手,上似笼中振翅欲飞的鸟。本义丧失,此处义强取,褫夺。《说文》:“夺,手持隹失之矣。”《玉篇》:“夺,取也。”《书·吕刑》:“夺攘矫度。”《荀子·富国》:“勿夺农时。”《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左传·文公十八年》:“人夺女妻而不怒。”“予”:甲骨文形,上如两个小方框的各一角相套,下垂一竖如丝。本义织梭推送度丝,此处义给与。《说文》:“予,推予也。”《广韵》:“予,与也。”《诗·小雅·干旄》:“君子来朝,何赐予兮?”《荀子·修身》:“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将欲夺之,必故予之”义即将打算想强行剥夺以使他损失,必定是因为曾经给予使他得益。

      是谓微明,友弱胜强:“微”:甲骨文形,左如岔路,中似长发弓腰老人,右似手执杖。本义隐密行走,或曰隐形。此处义隐秘,精微,精妙。《说文》:“微,隐行也。”《广雅》:“微,小也。”《孟子·万章》:“微服而行。”《荀子·议兵》:“诸侯有能微妙以节。”《礼记·礼运》:“德产之致也精微。”《韩非子·说林上》:“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明”:本义光线照进来。此处义明白道理,知道幾微。《说文》:“明,昭也。”《书·说明上》:“知之曰明哲。”《礼记·中庸》:“明则著。”《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书·大甲》:“视远唯明。”“友”:甲骨文形,如同相并伸的两只手。本义两手相握,提携互助。此处义联络,结交。《说文》:“友,同志为友。”《释名》:“友,有也,相保有也。”《周礼·大司徒》:“联朋友。”《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丛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立方,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又善于兄弟为友。”“是谓微明,友弱胜强”义即这就是能从细小,隐微处明白大道理的精明,精妙。即联络,团结弱势者,才能战胜,斗败强势者。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然而面对强势的既得利益集团,广大弱势群体却如一盘散沙。

      鱼不,可脱于渊:“不”:同“丕”,义大。“脱”:本义肉去皮骨,此处义脱离,离开。即捕捞出水。《说文》:“脱,消肉臞也。”《尔雅》:“肉去骨曰脱。”《礼记·内则》:“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管子·霸形》:“言脱于口。”《庄子·天道》:“吾自以为脱也。”《公羊传·昭公十九年》:“则脱然愈。”《韩非子·喻老》:“鱼不可脱于深渊。”“鱼不,脱于渊”义即鱼大了肥了,就应该捕捞让牠脱离其栖身的渊塘河海江湖,以实现人之求得,鱼之价值。

      邦利器不,可以示人:“邦”:甲骨文形,下为田,上似苗木。本义有说为植木以为田界,此处义国家。《说文》:“邦,国也。”《书·尧典》:“协和万邦。”《论语·季氏》:“且在邦域之中矣。”《诗·小雅·节南山》:“以蓄于邦。”《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利”:本义锋利,此处义有威力,厉害的。《说文》:“利銛也。”《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战国策·燕策》:“求天下之利匕首。”《书·说命上》:“铁须砺以成利器。”“利器”即指厉害有威力的东西。“不”:同“丕”,义大,明显真实的。“示”:甲骨文形,有的如“T”,有的在上加一横,有的在下又加一撇一捺。本义天垂象以示警。此处义展示,表现以使人知道而示威,示众。《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玉篇》:“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诗·小雅·鹿鸣》:“示我周行。”《左传·庄公八年》:“袒而示之背。”《左传·成公十年》:“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墨子·尚贤下》:“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邦利器不,可以示人”义即国家的厉害的,有威慑力的东西、武器,真的做大做强了,就可以也应该向人展示,表现以示威、示警,从而用威慑力以倡导和维护和平,除非蓄意用以侵略屠戮掠夺者,先秘而不宣,后突袭图成。

 

   今译:

   准备想去收拾、归拢、整治的东西,一定是因为曾经打散、弄乱、铺张过他。打算想去减小、弱化的,必定是因为曾经加大强化过他。准备想离开,驱离他,一定是因为曾经接近,党与过他。打算想剥夺以损失他,必定因为给予,增大过他。这就是所说的从细小隐微处见大道理的精明,精妙。鱼大了,肥了,就可以捕捞使他脱离江河湖海的渊薮,以满足人的求得和实现鱼的价值。国家有成功做大的有威慑力的东西,就可以向人展示以示众、示威,用威慑力倡导和维护和平、安定。

 

  杂议:

   此章曾让老子背了两三千年的阴谋家的阴谋论和教唆犯的黑锅。为了栽赃的成功和声讨的正义,都把“故”改作“固”,把原因缘由说成一定和必然。老子的初心本义,我们固然无从知晓,但如果像此处这样释读,其中究有多大的阴谋和教唆呢。是否反而揭露出了历史上的阴谋家们所惯用的,以“述而不作”为幌子,托古拟圣以阴谋和教唆的嘴脸。老子所论之道,就是人类的为生存繁衍的求得的道理、途径,历史实践中的道,其实并非都是正道,所以《道经·第一章》就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而这最后第二章从事情的因果关系说起,以倡导“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来满足人的求得,和以为手段维护和平,保障求得。还不顺理成章?能在《道经》要结束时,突然冒出一章来阴谋论和教唆?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