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毁掉孩子的专注力只需一件事,也许你正这样做

 超耐磨钢 2018-01-10

1

谁没这样“帮”过孩子?

前几天,陪孩子去上创意课,课程主题是作一副名为《秋天》的手指画。

老师先做了一下示范:

给几张纸条画上树皮式样的花纹;

用不干胶将画好的树干粘在背景板上;

用手指蘸上红黄相间的颜料;

在树干周围点缀些落叶;

……

示范完毕之后,手工材料发到各个小朋友手中。

在场一共有6位小朋友,都是3岁左右,由妈妈陪同。

拿到材料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动起手来,有的拿着纸条挥舞,有的默默研究画笔,有的专注于撕不干胶……

儿子笨拙地开始画“树干”,大量纸条被整得乱七八糟,坐在旁边的我泛起一股要帮他的冲动。

这时,其余几个孩子妈妈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你这样画不行,得这样画……”

“你别用手掌啊,要用手指,少蘸点颜料,像妈妈这样点点点……”

“你看,树干要斜过来一点,这样才好看……”

举目四顾,各个妈妈已纷纷上阵,小朋友被指挥着,有的拿着工具不知所措,有的呆呆凝视妈妈操作,甚至有个小男生索性自己跑一边玩去了,急得妈妈喊起来:

“快过来做啊,是你在上课还是我在上课?”

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妈妈的心思都一样——我们爱得太着急了,急孩子没用“正确方法”做事,恨不得替他们“成长”。

2

大人是在陪伴还是在打扰?

表姐家有两个孩子,哥哥七岁,妹妹刚满两岁。奇怪的是,已经七岁的哥哥经常跟大人撒娇:“陪我玩嘛!怎么都没人陪我玩啊!” 但是两岁的妹妹却总是自己摆弄玩具,自得其乐。

敢情这兄妹俩怎么倒过来了?

表姐解释说,可能是老大出生后毕竟是独子,全家人都小心翼翼地围着他转,孩子很少有独处时间。而老二出生时,大家都是过来人了,很多时候也就撒手不管了,于是老二便慢慢学会自己打发时间。

表姐还记得这么一个景点的情景:

老大一岁多时,在家里爬凳子,爸爸立刻拿起手机拍照:“宝宝,看这边看这边。” 姥姥赶忙提醒:“宝宝,当心别摔着!” 姥爷正在厨房烧饭,此时也走出来举起大拇指夸赞:“宝宝真棒,都能爬上凳子啦!”

爬个凳子而已,却如众星拱月,这就是老大的生活常态。只要房间里一会儿没了他的声音,大人就会轮番呼唤:宝宝,你在哪里?宝宝,你在干什么?

所有人都想给他最好的照料,总有人在逗他玩,然而,让表姐头疼无比的是,老大现在从来不会自己专心去做一件事,只要没人在他身边,他就无所适从。上学后,这个问题越发突出,做功课也没法集中注意力。

其实,孩子需要在独处中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能独处才会专注,我们给了孩子那么多爱,却不曾想,过多的关注会打扰孩子的成长。

3

打扰让孩子失去了什么?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儿子一岁多时,有次在地板上专心搭积木,将积木搭起来又哗地推倒,然后再搭再推……搭的时候特专注,推的时候特兴奋。这时,爷爷凑过去了:

“在干什么呢?不要总是推倒,来,我们盖个结实的大高楼。”

逛动物园时,在猴山看到一对父子,小男孩在很专注地看猴子,爸爸却在一旁不停地催促:

“走了走了,还要看熊猫呢,好多动物,再不走就看不完了。”

......其实,孩子经常会很投入地做些在大人看来“无趣”或者“无意义”的事,恰恰,摆弄这些大人看来很“无趣”或者“无意义”的事是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

4

怎样陪伴最能保护孩子的专注?

在小区的水塘边见过一位妈妈,当其他家长对孩子说“别离得太近,危险”时,她只是紧跟在孩子身旁,伸手护着孩子,保持一种随时可以出手拉住孩子的姿势。孩子用树枝拨拉水面、捡石子扔进水里,她很紧张,却始终一言不发,直到孩子心满意足。

这位妈妈,给了孩子真实感受和重复探索的机会。这是我见过最好的陪伴方式——我在你身边,却不打扰你。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不专心、坐不住,其实恰恰是因为孩子受到的关注太多了。当孩子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若没人打扰他,这种专注就会逐渐变成他自身具备的品质,而如果总是被打扰,他的专注力就会慢慢丧失。

当孩子自得其乐时,哪怕你觉得他做的事很无聊,也请保持尊重,默默旁观;

当孩子很努力去做一件在你看来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情时,哪怕你再心急火燎,也请耐心等候,别用你的热心帮助阻止他的尝试。

当孩子研究碗里的食物,弄得餐桌和地板一片狼藉时,哪怕你洁癖发作几近抓狂,也请深呼吸,别让责备打断他的探索;

每个孩子都带着专注来到这个世界,与其想方设法激发,不如做好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