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译《德道经·德经》第二十五章(帛书本)

 liuhuirong 2018-01-10

 

   原文: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注释:

      道者,万物之注也:“道”:本义是人所行走的道路,此处义指人求得的道理、方法和途径,《德道经》中所说的道的根本特征是“道恒无名”。“物”:本义指各种各样的东西,此处义物色,选择。“注”:本义向容器内灌入流体,或流向。此处义注入心意、目光,即关注,重视。《说文》:“注,灌也。”《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管子·君臣》:“君人者上注。”《晋书·孙惠传》:“天下喁喁,四海注目。”“道者,万物之注也”义即求得的道理、方法和途径,是人们在求得时,千万种物色和选择所重视和关注的。

   善,人之葆也:“善”:本义吉祥,此处善良,美好。“葆”:熊春锦本写作“王”旁加“艹”下“呆”,当为“葆”。此从“葆”。本义草木茂盛的样子,此处义通“宝”,珍贵;又通“保”,保护;通“褒”,褒奖,赞扬。《说文》:“葆,草盛貌。”《史记·留侯世家》:“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取而葆祠之。”《墨子·号令》:“尽葆其老弱粟米畜产。”《管子·正世》:“民迫则窘,窘则民失其所葆。”《庄子·田子方》:“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善,人之所葆也”义即心地善良,行为美好,是人的宝贵和受颂扬的品行。

   不善,人之所葆也:“不”:“丕”的誤释。义大,宏大。“不善,人之所葆也”义即大善,即面向更大更多而后果更大更多的美好的行为、善良的心地。是人们所保护的品行。

   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市”:本义做买卖的地方,交易的地方。此处义买卖、交易。《说文》:“市,买卖所之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战国策·齐策》:“先王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管子·乘马》:“市者,货之准也。”《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奠”:甲骨文形,似酒坛或酒杯,下加一横。本义摆设酒食祭品,此处义定,设定,规定。《说文》:“奠,置祭也。”《韵会》:“定也。”《诗·召南·采蘋》:“于以奠之。”《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天官·职币》:“皆辨其物而奠其禄。”“贺”:甲骨文形,左为贝,右上似伸长臂递送状的手,右下为向上的口。本义送礼以示庆祝,此处义又嘉奖,犒劳;增加,增益。《说文》:“以礼相奉庆也。”《广韵》:“劳也,加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然,则重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仪礼·觐礼》:“今文余一人贺之。”《仪礼·士丧礼》:“贺之结于后。”“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义即真实赞美的言语都可以买卖,换取别人的友情,确定的行为也可以嘉奖增益他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不”:“丕”的誤释,义大,宏大。“不善”即大善,指按“道恒无名”的道理、方法和途径求得的行为。“弃”:甲骨文形,上似婴儿,下如双手端着簸箕。本义将不好的幼婴丢弃。放弃,忘记。《说文》:“弃,捐也。”《尔雅》:“弃,忘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昭公十三年》:“其庸可弃乎。”《礼记·冠礼·祝辞》:“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战国策·秦策》:“子弃寡人?”“之”:此处义去。“有”:此处义占有,居有。“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义即人类的大善大美,怎么能忘记、抛弃,只顾去占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立”:甲骨文形,如人开腿正面站在地上。本义站立,此处义拥立。“置”:本义释放抓错不实的人,此处义设立,配置。《说文》:“置,赦也。”《广韵》:“设也。”《玉篇》:“安置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司马。”《书·说命》:“王置诸其左右。”《周礼·天官·大宰》:“三曰废置,以馭其吏。”“三卿”:古代的官职,官位。即司马、司徒、司空。此处泛指各官僚机构和官吏。“故立天子,置三卿”义即所以,拥立天子皇帝,设置机构安排官吏。

   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共”:甲骨文形,如两手向上相对拍掌。本义两人同时动作,此处义奉献,供给。《说文》:“共,同也。”《国语·羊人》:“共其羊牲。”《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国语·周语》:“事之共给。”“璧”:古代的玉器,作礼器。《说文》:“璧,瑞玉环也。”《尔雅》:“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按肉为外环半径,好为内孔半径)《周礼·大宗伯》:“苍璧礼天。”《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四马”:指驾四匹马的车,在古代就像今天的豪车了。“不”:此处同“丕”,义大,或作“很”。“坐”:金文大篆形,如两人对坐于“土”上。本义是人坐着。此处义为坐着不动,不像乘四匹马驾的车去,还唯恐落后那样。《礼记·曲礼》:“坐而迁之。”《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书·太早上》:“坐以待旦。”“进”:甲骨文形,上如雉鸟,下为足。本义前进,此处义进献,呈送。《说文》:“进,登也。”《玉篇》:“升也。”《广韵》:“前也。”《正韵》:“荐也。”《战国策·齐策》:“群臣进谏。”《礼记·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义即虽然有的供奉玉璧,而且乘坐四匹马驾的车以抢先,其实,就很像坐在那里不动进献这个——道一样。

   古之所以贵此者,何:“贵”:此处义尊贵,崇尚。“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义即过去人们所以尊贵、崇尚这个道,是为什么呢?

   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不”:此处同“丕”,义大,可说“很”。“谓”:本义为说,告诉,此处同本义。《说文》:“谓,报也。”《广雅》:“谓,说也。”《广韵》:“告也,言也。”《墨子·公输》:“不可谓智。”《战国策·赵策》:“太后明谓左右。”“以”:此处义凭,用,因。“有”:此处义占有。“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义即大,或说很可以说明,求得用这个“道恒无名”的道而得到实现,那么,占有的罪名罪过就会避免的么。

 

今译:

道,我所说的求得的道理、方法和途径,是人们求得的千万种物色与选择所关注和重视的。善良的心地、美好的行为,是人的珍贵和受颂扬的品行;更大更多的善良的心地、美好的行为,是人所爱戴保护的品行。真实赞美的言语可以买卖,换取别人的友情,确定的行为也能够嘉奖和鼓励增益他人。人的大善大美,又怎能忘记和抛弃这个“道恒无名”的“道”,而去私自占有呢?所以,像拥立最高统治者天子,设立和安排统治机构和官僚时,虽然有供奉的玉璧去道贺,还像乘四匹马的车递送,犹恐不能先到那样,就很像坐着不动而进献这个“道”一样。过去的时代所以如此尊贵和重视这个“道”,是为什么呢?就很可以说明求得时,凭借、使用这个“道”去得到所求的得,那么,私自占有的罪名、罪过就得到避免了么!所以这个“道”才为天下所尊贵和珍视。

 

杂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