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营养治疗 (1)研究进展心肌梗塞营养治疗的晚近进展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研究改良膳食(低脂、低胆固醇、高不饱和脂肪酸)以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已有一系列的报道,但结果尚不一致。一些组别显示疗效显著。例如,有人曾将一批心肌梗塞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膳食治疗组(P/S为3:1);另一组对照组(进食一般西方饮食),观察5~11年,发现饮食治疗组血胆固醇稳步下降,该组5年后心肌梗塞死亡率和复发率显著减低(图28-6)。但另一些组别则未能显示明显的效果。 图28-6 ②研究缺血心肌的营养代谢,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已经证明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代谢将发生一系列显著而急速的变化。此时如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改善心肌的营养供应,则有可能防止心肌由可逆的损伤转化为不可逆的损伤,使治疗获得成功。已经报道的极化溶液(即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对缩小心肌梗塞范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及促进梗塞心肌的愈合有好处,但临床疗效尚不一致。 ③研究镁在心肌梗塞发生及防治中的作用。有关镁与本病关系的报道颇多。成人镁的需要量为300~600mg·d-1。临床研究指出,膳食中缺少镁可诱发致死性心肌痉挛,而膳食中含有一定量的镁,则可使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镁对缺血性心肌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它能帮助心肌细胞解除心脏的毒性物质并维持正常节律。近年来,临床上已成功地将镁盐作为辅助剂,治疗一些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力衰竭患者在使用洋地黄中毒时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它对其他原因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疗效。用镁盐治疗心肌梗塞可减少疼痛并降低死亡率。 (2)治疗措施 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质。急性期后总热能可增加至4200~5040kJ。膳食宜清淡、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家禽、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过热、过冷、并应少吃多餐,经常保持胃肠通畅,以防止大便过分用力。 3~4周后,随着闰人逐渐恢复活动,饮食也可适当放松,但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仍应控制,对伴有高血压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仍应限钠。肥胖者应减食。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应当避免,因它可引起心肌梗塞再发作,这可能与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凝集而致血栓形成有关。另方面,饮食也不应限制过分,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和增加病的精神负担。 恢复期后的包饮食可参考动脉粥样硬化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