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的植物佩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我们在背诵屈原这首《离骚》的时候,只是把文中的植物当作几种有香味的草来理解,不会太留意这些究竟是什么,这其中的江离,古代称为蘼芜,即现在的中药川芎,在古代妇女去山上采撷蘼芜的鲜叶,回来以后,于阴凉处风干,叶子风干后可以做香料,亦可以作为香囊的填充物,在古人亦相信靡芜可使妇人多子的说法。其中芷亦为芳草,即现在伞形科的中药白芷。而后半句其中的“兰”,便是我们中药里的佩兰。我们今天只说说这里面的中药佩兰。 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 佩兰在很早的古代作为一种著名的香草,古人用来或沐浴,或泽头,或佩身,以拂除不祥。《离骚》里“纫秋兰以为佩”,则让兰草不仅仅只是远观自叹的自然草木,它还成了形同此身的一个人行世的一种格调和追求。 采割的鲜佩兰 佩兰就是菊科植物中的兰草,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香草。因为它气香如兰,佩戴它可以芳香辟秽,因此称为佩兰。佩兰不仅芳香,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它性平味辛,能芳香化湿,醒脾和胃,清暑辟秽,可以治疗头晕、胸痞、呕吐及水湿内阻等病。用它做香枕,既有芳香化湿和抑菌消毒辟秽的作用,又具养血安眠之功效。因此,古时又称它叫“醒头草”。是一种非常适合贴身佩挂枕靠的有芬芳气味的药草。正如那位有着千年不腐之身的西汉贵妇辛追墓中就出土有精美的绣花香枕一个,内部装的是香草佩兰的叶子。汉武帝的陈皇后用的也是装有兰草的香枕。说明佩兰自古就是贵族常用的一种填塞香枕的芳香保健药草。 幼苗时期的中药佩兰 佩兰不仅受文人墨客喜爱,在先秦楚国时也是深受俊男美女们喜爱的一种香草,是一种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非常多用的芳香植物。它既可以随身佩带,芳香身体,驱虫除秽;在《诗经》中,也经常出现对佩兰的描写,比如在《诗经·国风·郑风·溱洧》就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译文就是:溱河,洧河,春来绿波清澈。男男,女女,手拿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热闹。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而去,送一支芍药订约。文中所秉之“蕳”,即是兰草,并不是今天百合科的兰花,而是菊科现在的佩兰。可见佩兰已经和古人生活融合一起。 佩兰根茎横走,分根繁殖,适应性强 在端午节的众多文化事象中,有关赛龙舟、食角黍的文化蕴含已有不少学者作过专门的研究,因而人们并不感到陌生。惟有“兰汤沐浴”,则泛泛提及者有之,深入探讨者尚少。中国人很早就有兰汤沐浴的习惯了。据《礼记》中的《大戴礼记·夏小正》言:“五月……蓄兰,为沐浴也。称为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在汉代的时候人们就流行在端午节用兰草汤沐浴去污,香身除病,祓除不详,所以端午节也被称为“浴兰节”。
佩兰原植物为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为多年生草本,产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及陕西。日本、朝鲜也有。野生或栽培。野生比较罕见,栽培者多。野生者生路边灌丛及山沟路旁。全株及花揉之有香味,似薰衣草。佩兰名称较多,北方和江苏通称佩兰,江西、湖北、湖南、贵州通称兰草,北方亦称香草;江苏有时又称八月白,失力草,湖北有时称铁脚升麻或称杆升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