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全国人社系统新闻门户网站 clssn

 linbnuhhu 2018-01-10
图片
1

□本报记者 黄晓云

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解决方式更加复杂

  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此背景下, 我国就业总体形势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

  冯喜良: 在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 更要以实现民生改善和更高就业质量为发展方向。 十九大报告把提高就业质量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意味着不光要帮助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 找到一份工作, 还要帮助他们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并使他们获得相应的劳动保障。 只有劳动者满意了, 就业工作才算是实现了终极目标。 高质量就业要求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 包括合理增长的劳动报酬、 稳定的工作机会、 良好的就业环境、 完善的社会保障、 体面的社会地位, 以及就业过程中的自由选择权利和安全感。

  要更加全面地深入认识就业面临的新形势。 未来一段时期, 我国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基本特征仍然不会改变。

  一方面, 当前就业总量问题不容忽视。 劳动者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逐渐减少, 就业增长动力由增量主导向存量开发调整, 更加依靠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 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 以增加劳动要素的供给, 提升劳动要素对经济发展贡献比例。

  另一方面, 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和今后最突出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随着转方式、 调结构的推进和劳动力供给状况的变化, 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将更加复杂。

多个群体面临就业难题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

  记者: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提出要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会议为何要强调注重解决这一矛盾?

  冯喜良: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 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本次会议尤其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这是由就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目前就业形势共同决定的。

  其一, 劳动就业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 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 劳动力素质的转变与提高, 是影响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基础。 经济转型需要劳动力结构及素质与之匹配, 但目前劳动力素质总体上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这使得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其二,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解决好结构性就业问题,是实现十九大提出的 “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其三,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 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格局调整、 劳动力总量供求关系变化、 劳动者的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滞后等因素叠加, 导致现阶段结构性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之一。

  记者: 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结构性矛盾有哪些具体表现?

  冯喜良: 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 从技能工人到普通劳动者, 从高校毕业生到农民工, 虽然不同地区各有差异, 但都存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未能合理匹配、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 结构性失业较为突出。

  具体来看,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相对明显, 特别是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更为突出;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煤炭、 钢铁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部分地区、 企业下岗人员增多, 下岗人员的职业技能不适应再就业岗位的需要,表现为就业质量下降和再就业难的问题;由于机器换人、 智能制造等方式的发展,或者低端产业转移外迁其他地区, 导致制造业中低端就业岗位大量消失和就业岗位转移流失, 引发职工再就业难的问题; 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也比较严重,难以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等。

  这些问题是结构性就业问题的具体表现,也是当前就业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因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当前阶段要解决好结构性就业问题。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一支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记者: 您认为, 应如何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冯喜良: 首先, 探索建立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机制, 提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就业工作, 将就业指标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评价标准, 把稳增长、 保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 这从根本上为就业增加、 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提供了保障。 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需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 发挥起吸纳就业的 “蓄水池”作用。

  其次,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我国已先后制定了 《促进就业规划 (2011-2015年)》和 《“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 都强调了就业优先和政府对于促进就业的职责。 今后要更好地统筹协调就业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 把就业政策与产业政策、 金融政策、 贸易政策、 财税政策相衔接, 通过发展经济来拉动和创造就业岗位。

  再次, 组织开展针对各类劳动者群体的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一支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 今年上半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专门把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作为一个方面, 提出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 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 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 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等举措。 除了加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还应促进高校毕业生、 农民工、 去产能企业职工等各类群体的技能提升。应坚持需求导向, 加强教育培训,持续提升劳动者素质, 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市场供给, 切实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 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过程始终、 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 全方位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最后, 在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 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为落实各项政策提供支撑, 保障区域协同发展, 在保证东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增长的同时, 实现中西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快速增长。本版漫画图表 小米/绘

  近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增长

  图表数据来源:人社部网站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