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万物都存在于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大系统中,包括万物之灵的人也一样,也存在于这个大系统中。 人因为能体验到「自我意识」,通过「“我”的意识」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语言、行为,因此,就以为自己是有「自由意志」的。想要什么,只要认真思考、周密计划、认真执行、总结修正,总是能达到目的。对于达不到的目的,往往会归结于执行力不够、努力不够,办法就是不断励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 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处在某种系统中,自己的人生就受到这种系统的制约。换种说法,从系统的角度去看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 比如,当人类社会中相信人定胜天,人的意志可以改变世界的时候,必定会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其实,这不是大自然的报复,而是大自然背后的系统在恢复自身的秩序。全世界范围内很多大的灾害,其实都是人祸,而非天灾。 大到人类社会、国家、民族,小到职场、家庭,也都受到这种系统的制约。也就是说,你不能想干嘛就干嘛,你得知道有这么个系统存在,得知道自己受这个系统的制约,你得按照这个系统的要求去做,那样你的人生、工作才能顺风顺水,顺顺利利。 但是,问题来了,严格的说,这个系统人是「不可知」的。「不可知」不是绝对无法认识,也会得到一些认识,但是,你如果用的「知」方法去固化已有认识,这种认识其实已经又不是系统本身的表现了,因为系统像一种生命,是活的,是变化的。 一旦用「知」的方法去固化对系统的认识,其实,人已经失去了对系统的认知能力。 大家是不是会发现,如果要始终保持一种对系统的认知能力,那是一种非常、非常高的要求,一般人是不可能达到的,即使是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人,不到非常高的层次,也是无法达到的。 那怎么办?总不能不玩了吧。 当然是有玩法的,还是很好的玩法! 悟空一直说,孔子的儒学是非常好玩的,不但在过程中会不断体验到「良性反馈」,而且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也提出了很多好玩的玩法。 比如孔子就提出了「诚之者,人之道」,从日常的思考入手,去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对于我们上面说到的问题,孔子的弟子有子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既然,系统对于人来说是「不可知」的,而要认识系统的运行,又需要非常高的认知能力,那么,对于在学习「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的人来说,以及对于普通人来说,就需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为自己设定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 也就是说,虽然我还不能认识到系统的运行,但是,我可以建立一套符合系统运行要求的行为模式,按照这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去做,就能最大程度地吻合系统的要求。 这是一个非常双击666的想法!!! 有子的这个想法,就记载在《论语》第一篇的第二条,第一条是非常著名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见,这个方法在当时有多受欢迎。
「君子务本」的「本」就是一种符合系统运行要求的,固定的行为模式。 「本立道生」的意思就是,安装按照这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去生活、工作,就能吻合系统的运行,这就是「道生」的意思。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孝弟」就是指,在当时历史环境条件下的固定的行为模式,我们不要把「孝弟」理解为是一种迂腐,他指的就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有子这种好玩的玩法,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1、给自己设定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远比设定人生目标更重要。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且这场马拉松比较独特,不知道路线,也不知道终点在哪,路边又充斥着诱惑与鸡汤,不断在误导你的终点以及鼓励你去冲刺。 真正会跑马拉松的人都知道,跑马拉松要有「适合自己的固定模式」,你不按照这个「适合自己的固定模式」去跑,途中动不动就冲刺,中途你就累趴下。 既然,人生的系统是人自己不可知的,那么,给自己设定一套适合系统运行要求的行为模式,远比设定所谓的人生目标更重要! 这样可以让自己以不变应万变,让自己立足于不败之地。 2、固守自己的行为模式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很多现实问题,很多现实问题都直接触及到我们自身利益。这个时候,你就必须选择,你是固守自己的行为模式?还是维护自己的眼前利益? 正确的答案是,固守自己的行为模式,远比维护眼前利益更重要! 牢记这一条,就可以使我们在人生迷途上不会迷失。 用通俗的话来说,吃点亏不重要,到哪里都做一个受人欢迎,被人倚重的人,其实,这个人已经走在了人生成功的道路上,至于,这条成功的路是什么样的,终点在哪里,根本没必要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