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馆观展记

 一石314 2018-01-10

今天上午抽空去了一趟中国美术馆,原因是去年十一月份的《美在新时代》并没有撤展,只是缩小了规模,但是又添加了几张黄宾虹的作品,听说三层也展了不少的上世纪的书法名家作品,于是便动了看展学习的念头。

《美在新时代》的展览规模缩小了很多,整个五层的作品并不多。但李可染的一张作品又一次引起我的注意,说又,是因为去年就看过它。这张画叫做《巫峡帆影》,我两次都觉得它是假的。说它假,有几个原因。一是画面右下方的山水皴法毫无法度,如果说是粗头乱服,但其形扁,其笔性漂浮,且几乎雷同,与书法中的粗头乱服差之较多,如图一。

其二,画水之线过于求快,既不符合其师宾虹前辈的用笔之法,也不见李可染用笔慢、涩、毛的特质,至于两只帆船,更是经不起推敲,一来造型太差,二来线条板,滑,全无大师风范。如图二。

最让我疑惑的是图三,这张画的落款显然是分两次所完成,这个从墨色上就能看出来,但落款时的巫峡帆影好像又有点意思,尽管不是浓墨写成,也不见其书法中常见的金石气,但那个影字,还是挺耐看的。边上的可染二字让人无话可说,假的过分。不过印章是真的,但印章造假实在过于简单。

如上述,我以为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李可染《巫峡帆影》是一张一眼假的伪作,却不知道中国美术馆为什么一直展览着。

这一张黄宾虹的作品落款上写着画这张画的年纪是九十一岁,明显那一年是1954年,结果美术馆的展签上写着年代不详。。。如下图

后来我在潘天寿的作品那里有一点额外的收获。

这是展出的潘老的作品,一张荷花,花鸟作品。

解读这张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半年前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潘老的作品。

五月份的看这张画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画不简单,潘老可能是用这样构图的作品来打破山水和花鸟之间的界限,但是当时只发现了一张,以为潘老是无意中蒙出来的,今天看见那个大幅的荷花,才知道潘老真的很高明。

我用鼠标乱画了几下,但是画山水的朋友基本上还是能看出来一点端倪的。潘老比较精彩的地方在于画面下方左右两边的留白,也就是我画圈圈的地方。右边的留白是山水画专用的,左边的那个一炷香落款也很高明。如果顺着我画的红线,把里面的花草拿掉,换上石块,那就是一幅典型的山水画了。

现在来看目前正在展览的这张大荷花。

我换了一个角度拍,这个角度更能让大伙明白我的心思。看这张画,和刚才那和异曲同工,但是更加精彩。比如我在图中标出的1,那个白不能视为留白,要把它看作是一块巨石,潘老画中常有巨石,有了巨石,就有了潘老画面中惯有的险,为什么会想到巨石,因为图中标出的4,在左下角,从4往右边,到那个小石块那里,刚好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危险巨石。紧接着的笔触马上就显示出了潘老作为大师的智慧,这智慧在2那里,潘老用一片芦苇叶子来支撑了巨石的倾斜。

这个实在太厉害,但只有一片芦苇叶子,视觉压力还是太大,然后盼来又加了一朵荷花,来彻底解决画面中的险势,这点在3可以看得很明白。

一张画看下来,真让人心跳加速,平静后很是遗憾,恨不能早生几十年,去找潘老印证心中所想。

现在来说傅抱石傅爷。

傅大爷大概是画家中最浪漫的了,其实这从他和罗时慧的恋爱史中就能看出来。

但我是从一张画中看出来的,哈哈哈哈。就是这张。

来个细节,这画的原来是云中君和大司命,但是吧,这俩人一人拿着小荷叶,一人拿着大荷叶作为凉棚的样子,倒不如说画的是傅抱石和他媳妇罗时慧。

傅大爷除了人浪漫,山水人物画的好,印章刻的也好,看看这两方,一方是1960,一方是1954,很现代,很完美。

庞薰琹我很喜欢,喜欢庞薰琹的梦幻。

“他把色彩作纬,线条作经,整个的人生作材料,织成他花色繁多的梦。他观察,体验,分析如数学家,他又组织,归纳,综合如哲学家。他分析了综合,综合了又分析,演进不已;这正因为生命是流动不息,天天在演化的缘故。

他梦一般观察,想从现实中提炼出若干形而上的要素。他梦一般寻思,体味,想抓住这不可思议的心境。他梦一般表现,因为他要表现这颗在流动着的,超现实的心!”

傅雷说的真好。

这张黄宾虹的画,我放大了其中的一部分,如下图。

画中的枯笔是典型的石如飞白。我看了一会,想到了林散之的书法,我突然觉得,林散之在跟黄宾虹学书法的时候,大约是得到了黄宾虹的这种慢出飞白和圆用笔,才会有后来的书法面貌,但不知到林散之的书法结构为什么那么差,今天在三楼展厅看了一张林散之的书法,结构的确不好。

这也是一张黄宾虹山水画的局部,我以前以为黄宾虹画中不规则的留白是因为月移壁的提示,这种留白是用来呼吸的。但我突然想起,五代时期巨然的作品也有这种生命呼吸意识,因为巨然创造性地在他的作品中加入了许多的矾头。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对比一下。但不知道两者是否有联系。

林风眠的水彩不如水墨,我从林风眠这张画前来来回回走了几十遍,我就觉得,林风眠画中的的黑色,是被他的气质染黑的。中国人画了那么多年画,水墨用了上千年,黑色,只有在林风眠这里,黑的最美丽。

三楼的书法展的不少,于右任,郭沫若,齐白石一众大牌,但我觉得萧娴写的好,王遐举写的很遗憾。这书法如果看的仔细,就会发现右联中的秋字最后一捺墨太多,老太太用纸蘸了一下,结果好字的右边墨也多,然后又蘸,巧合的是拿纸的习惯一样,结果秋字那一捺的墨就被按在了好的头上。图片不清晰,大伙可以去现场看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