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代表作品主要有《猎人笔记》、《罗亭》、《父与子》和《春潮》等。屠格涅夫的作品因涌动着强烈的时代脉搏,被誉为 19 世纪 40 至 60 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散文诗》是屠格涅夫晚年远离故土,带着孤独与病痛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屠格涅夫对自己整个生理生命和艺术生命的总结,是人文关怀精神和家园守望意识这些人性宝贵的光芒在晚年对屠氏的支撑——是的,“那光,叫永恒。”
均匀的青蓝色染满整个晴空;天上只有一片小云——不知是在漂浮呢,还是在消散。云雀在脆声鸣啭;鼓着嗉子的鸽子在咕咕;空中,燕子悄无声息地一掠而过;马儿喷着响鼻,嘴里嚼个不停;狗不叫,都站在那儿,乖乖地摇着尾巴。迎风飘来的像是炊烟味儿和青草味儿——还有一丝焦油味儿——一丝皮革味儿。一条深深的、有着缓急斜坡的峡谷。 ——《散文诗》 我怜悯我自己,别人,所有的人,野兽,鸟类……一切有生命之物。 我怜悯孩子们和老年人,不幸者和幸运者……怜悯幸运者甚于不幸者。 我怜悯常胜的、凯旋的首领们,怜悯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诗人们。 你想成为心情安宁的人吗?那么,去同人们交往吧,不过要一个人生活,对任何事情都不要着手去做,对任何事情都不惋惜吧。 ——《散文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