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神”之路:巴菲特的3次进化!

 阿国宝 2018-01-10


巴菲特是当今首屈一指的投资大师。但他的投资智慧并非是在菩提树下打坐顿悟而成的,而是从一个无知少年渐渐成长为如今的投资大师的。另一位投资大师费雪如此评论巴菲特,“每隔十年,他就进化一次”。 循着巴菲特的投资生涯,我们也能够看到巴菲特投资思想的演进脉络。



早年:无知少年



6岁的巴菲特,手中拿着最喜欢的玩具

金属货币兑换器


巴菲特11岁开始选股票。他靠着小时候跟爷爷打零工、卖口香糖,捡高尔夫球转来的100美金,以及从姐姐哪里借来15美金,花了114.75美金,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跟普通的投资者一样,小巴菲特也是一买就跌。她姐整天在旁边说,“你看吧,又跌了!”终于股票回调,涨到120美金,巴菲特赶紧解套。但之后股票开始飞速上涨,3个月后涨了一倍。第一次炒股,巴菲特赚了5美金。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经历,跟我们也没有什么不同,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这之后,巴菲特决定远离股市。他又开始卖报纸。14岁时,巴菲特就挣够了当年纳税起征点。不过精明的巴菲特在自己的税表里列上了自己骑自行车的折旧费用,这算是第一次合法避税。股神早年间就流露出敏锐的商业感觉。


青年期:捡烟头



19岁,巴菲特上大学了,一般人也是在这个年龄,去了沃顿商学院,但他觉得上的课没什么意思,就回家了。巴菲特决定自己看书,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大家基本都听过。巴菲特看到这本书,就像是突然偶然意外,掉到悬崖下面,捡到了一本武林秘籍。他的朋友说,“巴菲特看到这本书,就像找到了上帝所在”。巴菲特在1970年,跟格雷厄姆的通信时说,“在此之前,他一直是靠着腺体,而不是靠着大脑投资的”。也就是说,在遇见这本书之间,巴菲特的投资一直是“走肾不走心”,全凭头脑一时冲动。



这本书帮助巴菲特打开了新世界,尤其是“安全边际”的学说,在股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等股票回归价值后卖出。巴菲特把这种投资方法称为“捡烟头”。别人丢弃的烟头,他捡起来,然后还能吸一两口。嗯,还湿漉漉的,带着口水的味道。巴菲特将这称为“40美分买1美元的哲学”。


这可以看成是巴菲特的第1次进化。


后来,巴菲特去了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格雷厄姆,相处甚欢不敢说,但格雷厄姆至少是很欣赏巴菲特的,格雷厄姆开设的《证券分析课程》中为一个A 就给了巴菲特。这不像索罗斯。索罗斯一直自诩为哲学家,自称师从大哲学家卡尔·波普。但后来有人问波普,你知道有个学生叫索罗斯么?波普说,完全没印象啊?!巴菲特对格雷厄姆当然不用说了,从此成了格雷厄姆一生推”。


从哥大毕业之后,巴菲特想进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但被拒绝了。之前想去哈佛也被拒绝了。为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巴菲特其实是很羞涩的,尤其是年青的时候。后来上了卡耐基的课程好一点。现在当然是,跟任何人都能谈笑风生!


最终他的诚意还是打动了老师,他得以在格雷厄姆的公司里工作。但之后,巴菲特还是决定回家创业了。26岁的时候,他成立了一家合伙公司。接着在32岁的时候,巴菲特开始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1963年,33岁的时候成为最大股东。当然,你可理解为巴菲特炒股炒成了股东。但实际上巴菲特对企业的经营也很有兴趣。只有知道做企业是怎么回事,才能知道哪家公司好,巴菲特是这么说的,“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个企业经营者,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投资人,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当然,这也可能是看到别人经营企业的水平实在太差,干脆抢过来,自己干!


到1964年,巴菲特的投资陷入了瓶颈期,一直陷在老师“价值投资”的框架里,捡烟头,从市场上找垃圾股。但一旦股价上涨,这种股票也会越来越少。巴菲特需要突破这种框架,才能第2次进化。


1969年,39岁的巴菲特读到了费舍的著作《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他从中受到启发,股票的投资不仅仅是一个价值投资的过程,还要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这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在几年内大幅成长?当然,最终促成巴菲特进化的,还需要一个催化剂。那就是查理·芒格。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29岁的时候相识,并且变成了一生的好朋友,有着年轻时候一起拍大头贴的友谊。芒格对巴菲特做了什么呢?查理·芒格在识别公司价值方面有着惊人的洞察力!正是他推动了巴菲特的转变,巴菲特将这称为从“大猩猩”进化到人类。其中一个重要的投资案例,是用2500万美元收购了喜饴糖果公司。



这对巴菲特意义重大,他突破了老师的投资框架,不再只是从市场上寻找便宜货,而是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企业进行投资,并且愿意付出成本。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只股票贵自有贵的道理。这样,巴菲特将费舍和查理·芒格的杰出企业价值扩张理论结合,纳入自己的投资哲学,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风格。


这是巴菲特的第2次进化。


后期巴菲特:投资大师


1990年至今,是巴菲特的投资的第3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为后期巴菲特。这一段时间,他的投资艺术日臻成熟,但巴菲特仍然在时时精华。这一进化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就是费雪所说的,每个十年,巴菲特就进化一次。


实际上这也是巴菲特财富的真正爆发期,巴菲特99%的财富都是50岁以后赚到的。杜甫有句诗:“庾信文章老更成”。杜甫是在说庾信,其实也是在说自己。其实巴菲特也像是杜甫,而不是李白。杜甫的诗可以找到明显的演进过程,而李白是找不到的,几乎一出道就惊为天人。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学巴菲特的原因,因为别人可能学不来。



此时的巴菲特手握上百亿的资金,再去捡那些便宜货,就有点太不合适了。他做什么呢?更多的是并购。将企业从有限的内生性增长,变成外延式增长,近二十年,巴菲特有着十分亮眼的并购成绩单。其中重要的就是收购保险公司GECIO 。保险公司的资金一把都是长期投资,不像银行的钱,过了一年半载就取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机构都眼馋保险牌照,这也就是为什么姚老板能多次做门口的野蛮人。


关于巴菲特并购投资的秘密

点击图片查看:“巴菲特的暗黑成长史”


除了并购,在投资上,巴菲特也一直在进化。晚期的巴菲特不仅玩跨国投资,2006年以40亿美元购买以色列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80%的股份;还做衍生品投资,一般认为,像巴菲特这样稳健的投资者怎么会玩衍生品呢?然而,巴菲特涉足的衍生品领包石油期货,外汇,欧元垃圾债,还有固定的套利,其中就有CDS。


我们一直因为巴菲特拒投微软,而把他看成一个不知变通的顽固派。但实际上反例也有很多。从巴菲特的投资路径来看,他一直一个持续学习者,用今天流行的话说,这叫“自我迭代”。只有不断的学习,从不同的领域获得启发,“转益多师”,才能真正成为大师。


我们看到巴菲特投资思想的来源十分复杂,其中至少有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芒格的聚焦高品质企业和格栅理论,彭博的“消费独占”理论,而那句“我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其实来自于经济学家凯恩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