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人物】腊梅无言傲寒冬 书翰无涯苦追寻——记蚌山区书协主席沈家骥先生

 lj0279 2018-01-10

蚌埠人专属的城市封面!




沐着冬日的暖阳,带着款款的期待,在一个闲适的午后,我来到了蚌山区书协的办公室。初见他时,正静静地坐在偌大的书桌后面打电话,他的衣着朴实无华,但人却显得干净利落,乌黑的头发梳理的一丝不乱,沉静的面容里透着几分果断和干练。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就是今天我要采访的对象——蚌山区书协主席沈家骥老师。

心无旁骛贵有恒



他终于放下电话,把我让在沙发上,起身给我泡了一杯茶,满怀歉意地对我说,让你久等了。随和,没有架子。让我对沈先生的印象又多了几分好感。我有些好奇地问:今天是双休,怎么还这么多电话?刚才找您的办公室,想打电话问问您,竟然很长时间都占线。他微笑着淡淡地作答:刚才是工作上的事情,从事公安工作,是不论什么双休节假日的,只要有事情就得处置。

我呷了口热茶,点头表示理解。他突然反客为主道:你是老师吧?我曾经也当过老师。哦?这倒让我很好奇,不由问起他的经历。

他轻轻撩了撩额前的头发:我1987年蚌埠师范毕业,然后在家乡的小学做了四年教师,后来通过招警考试,进入警察队伍,当过派出所民警、刑警、分局秘书、派出所所长、蚌山区公安局副局长……现在在市局反邪教支队工作。

这是个久经历练的人,怪不得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几分淡定和从容。

据我们一般的认知,会觉得从事公安工作的人都忙得抽不开身,家都顾不上,那么您又是怎么能够静下心来潜心钻研书法的呢?我颇有点困惑。

谈到书法,他黝黑的面庞上顿时散发出了不一样的光芒,侃侃言道:上学的时候就偏爱书法,在蚌埠师范师从牛瑞珊老师,后来从教师到警察角色转换的过程中,真的是太忙了,没有时间练习。然而书法却是我的最爱,一个苦苦追求且难以割舍的梦!直到2009年底,自己才开始挤出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去研习。2012年,又师从文化学者、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家杨士林先生,自此,才算真正走上学习书法的道路。由是,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洗漱后就开始临帖一个小时,然后再读一点书论,七点半去上班;晚上还是如此……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真正是练书法的大忌!最后,他快速地总结。

说这话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笃定和坚韧。

用心精至自无疑


您对如何追求书法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听完我的问话,沈先生并没有忙着回答,而是站起来给我加了一些热水,手中的杯子又暖和起来。

他坐回书桌前,略一思忖:关于对书法的追求,我是这样理解的。

对书法的追求有三种境界:

第一是单纯追求书法技巧,在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上苦心经营,直至花样翻新,成为技术型书法人才。

第二种,“书者,散也。”这也是书法的一种境界。就是书家通过笔下线条的形与质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所以,一件书法作品,它不仅是一件有具体内容的象,还要承载着书写者情绪变化的质。这种表现,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不自觉的。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属于后者。而前者呢?单纯的追求这种情况,往往会使自己坠入书法的旁门左道。

第三种境界则是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不能仅满足于技术和单纯的线条对情感的承载,还要强调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是要学习那些用今天的话说,是正能量的东西。以此提高书家的个人境界和修为。同时随着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理解加深,他的书法作品的格调就会随之提高,作品中承载的信息量,包括书家情绪、境界、修为等等会更多。

对于学书者而言,三个层面都要努力追寻,不可顾此失彼……

听着温文尔雅的他侃侃而谈,恍惚间,觉得他还是一名教师。

墨香堪比腊梅香

阳光将我手中的水杯拉出一道长长的身影。我转了转杯子:如此痴迷书法,您的家里人怎么看?

应该是支持的!他又恢复了淡然的表情:家人的支持很重要,这样可以让你心无旁骛地去学习,不会有干扰。现在,我的女儿在学校当书法老师,也算是专职了,所以,她现在是我最好的学生。说到这里他满脸的是自豪。

就连出差,我也要装好笔墨纸砚,安顿好住处后,只要时间允许,总会铺开纸张;工作或者会议事务等一结束,就立马回住处临帖习字。很多地方都有很美的风景,但我觉得,再美的风景也不如练书法让我快乐自在!

您还有什么兴趣爱好?我很随意的问。

他微蹙眉头,脸颊竟然红了一下:干好工作是第一要务,业余时间除了书法,还喜欢听中国传统音乐,听琴写字,身心愉悦!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切磋激励。偶尔也去小酌几杯,品酒谈艺,畅言无忌,也很惬意。还有一个和书法相关联的,也算是爱好,就是现代刻字,并入展2014年全国第十届刻字艺术展……这些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一个人像这样专注痴迷某一事物,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在书法这条路上,您如此孜孜不倦,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面对这个问题,他脱口而答:在个人方面将以“二王”父子为根基,旁涉喜欢的汉碑、唐人草书,如石门颂、乙瑛碑,怀素自叙贴、书谱等,努力把质朴和妍美风格糅合于自己的书作之中。

言谈之中,我把目光聚焦在了他的书作上,细观之下,确实质朴和妍美均有很好的体现,他的字遒劲有力,洒脱不羁,一如他干脆的作风和爽朗的性格,人说字如其人,果然不假。

在社会层面就是期待蚌埠书法界能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

痴迷似他,一如冬日里的腊梅,历经严寒,绽放幽香……春天一定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