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入出有致 2018-01-11
三、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广播电视用语要适合说、适合听适合说,就要说得语音响亮,不拗口,优美、
形象;适合听,听来顺耳,易记易懂。老舍在《对话浅谈》中说“: ‘张三李四’好听
‘, 张三王八’就不好听,前者二平二仄,有起有落;后者四字皆平,缺乏抑扬。”如有
人在形容山西晋阳地区农田不平坦时说:“眉毛丘,月牙丘,青蛙一蹦过三丘。”既好
说又好听,又生动形象,易懂易记。要做到广播用语适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用普通话词语
广播是用电声信息传给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听众,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
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可能同时收听同一个节目。传者和受众之间共同的经验范围因人
而异,千差万别,如果不加分析地使用方言土语、行话术语,就会使大多数听众听不懂
。比如玉米这个词,各地方言中叫法多种。陕北话叫“玉稻黍”,苏州话叫“俞麦”,
广州话称“黍米”,还有的地方叫“包谷”、“棒子”、“玉蜀黍”、“金皇后”等
。再比如下面这些行话、术语:“精读”、“泛读”、“串讲”、“评讲”、“新华
体”、“环保工作”、以及“望、闻、问、切”等等,内行人一听就懂,外行人则很难
听明白。对于某一个行业来说,广播听众大多数是外行人,用了这些行话、术语,必然
造成沟通障碍。因此,凡是能用普通话表达的,就不要用方言、行话、术语。只是在普
通话词语不能表达其地方色彩、感情色彩的时候,才宜用方言。有些行话和专深术语
如果必须使用,也要有适当的解释。
2. 要避免同音、谐音误听
有一篇广播评论讲到南方某地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每到3 月,桑事繁忙。”有人则
听成“丧事繁忙”,不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到了3 月就忙出殡;广播新闻《我国青年选
手在梅纽因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播出后,有的听众把“梅纽因”听成了“没
有音”,感到很奇怪,还有没有音的小提琴比赛。这说明,同音词、谐音词,容易误听。
广播用语要注意同音异义词的使用。
3. 适当重复,少用代词
语贵精,但为了增强效果,有时又必须重复某些关键性词语。
一是修辞效果,多用于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秋夜》一开头就这样写道:“在我家的后
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由一株也是枣树。”这样的重复,渲染了秋
夜的单调氛围,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之情,艺术效果很强。如果改为“在我家的后园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简炼是简练了,韵味也淡多了。
二是听觉效果,多用于台词和广播报道。比如广播一条消息,开头要交代人名、地名、
事名,中间乃至结尾也常常要重复这些名称,而不能太多使用代词。代词用多了,就可
能听不明白指代的是何人、何事。这点,与报刊语言要求正好相反。
4. 标点符号也要做适听处理
有些标点符号在广播中听不出来,会造成误解。主要有:

破折号:表达下文对上文的解释、同位等情况时,广播中听不出来,例如:“广播———
不用纸张的报纸,”很可能会听成:“广播不用纸张的报纸。”换个说法,比如“广播
,人们称它是不用纸
张的报纸”就不会误听了。

括号:广播中也听不出来,比如:“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胶(胶鞋的胶) 子,”括号里
的解释,播音时不能念出。也要换个说法,如:“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胶子,胶是胶鞋
的胶”。

顿号:广播中也容易造成误听。比如:“学生、家长”,可能会听成“学生家长”;“香
蕉、苹果”,可能会听成“香蕉苹果”;“党员、干部”可能会听成“党员干部”,本
来是两个并列成份,被听成一个偏正词组。遇到这类情况时,也要换个说法,改为“学
生和家长”“, 香蕉和苹果”“, 党员和干部”,就不会误听了。

引号: 可以在广播中使用,但是引文的来源、依据,一般应放在引文前交代,不宜放在
引文后。有些词语打引号,表示相反的意思,表示作者的否定态度,可是在广播中由于
听不出是引号,也就听不明白作者的意思,需要在引语前加上“所谓”一类表示否定意
义的词,才能听得清楚。

(二) 广播电视用语要口语化
所谓口语化,就是和平常说话一样明白,这一点与写其他应用文尤其是公文正相反。行
政公文忌用口语,而广播稿要求用口语,尽量少用书面语。如写公文用“谢世”、“均
应”,写广播稿最好改用“去世”、“都应该”;写通迅,用“东方泛白”,写广播稿用
“天刚亮”更合适。广播中要多用口头语,慎用书面语。当然,书面语和口头语并没有

绝对界限,有些口语词走进了书面,有些书面语词也走入了口头,像“拨乱反正”、“
三思而行”、“实事求是”、“推陈出新”等等,这些口语化了的书面语,大众化了的
文言文,简洁明快、上口适听,广播用语应该吸收。还有些文言词,如“宴会”、“逝
世”、“诞辰”、“瞻仰”、“御用”、“衙门”、“小朝廷”等,具有口语词所没
有的特殊修辞色彩,或庄重、或讽刺,
广播传播中有时也需运用,尤其是在广播评论以及声明、公告性新闻节目中,恰当的运
用这些词语,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但是,一般说来,那些还没有被群众口头广泛采
用的书面语,尤其是文言词语,不宜在广播中使用。

(三) 尽量用短句
长句子一般结构复杂,常常有较长的修饰、限制、补充说明,这样的句子读起来不一定
不通顺,听起来就难懂难记。阅读文章遇到难懂的字句可以多读几遍,听广播就不同,
这句没听懂,那句又广播了。所以,写广播稿尽量用结构简单,通畅易懂的短句。

(四) 结构要单一
广播稿的结构一般是单线式,不能多线穿插。因为线索多了,会使听众理不出头绪,造
成听觉混乱。如果必须有两条线索时,也应该像说书艺人那样,“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说了一桩,再说另一桩。尽量不用倒叙、插叙、补叙。或以时间先后顺序,或以事
情发展顺序都行。

(五) 文前往往有提醒语
广播新闻写作,还要在吸引听众注意力上下功夫。报刊新闻也要用力吸引读者,从内容
到形式,从做标题到版面设计,直至加花边、做题花等等,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引起读者
注意。但比较而言,广播新闻更要在吸引听众注意力上下功夫。因为读报,比较专心,
而听广播,则多是一心二用,处于半收听状态。如何把半收听状态的听众引入全收听状
态,是广播新闻写作的课题。
要下功夫写好节目提要和新闻的开头。用重要信息引起听众倾听;用悬念、问题、好
奇心,引起听众倾听;用有趣的情节,生动的场面,引起听众倾听;用亲切的话语、美好
的感情,引起听众倾听。

行文当中,要注意在重要词语前有所铺垫,也就是说,在重要内容前要有些提示性的词
语,提醒听众注意收听。比如:“看,穆巴拉克总统的座机正在机场降落”,这里的“看
”就是铺垫性词语。
--
FROM 211.151.9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