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与人文图典:酒城泸州

 沪学 2018-01-11

与《中外酒协》主编助理沈重武先生摄于泸州张坝桂圆林长亭处


这是我三次来泸州了。

记得第一次是在1980年,那个时候随同上海吴泾化工厂郭熙宁厂长一行来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当时简称“泸天化”,那时情景懵懵懂懂,参观泸天化的情景还有些模糊的记忆,但对于这个千年古城,印象很深刻,泸县的历史文化、风俗遗存极为深厚。

第二次来泸州,一别三十七载,这个泸州城我都不敢认了。这个长江与沱江孕育的城市,高楼耸立,一派现代城市风貌。与1980年代不能同日而语了。那一次,我是应“中国沈酒”集团之邀,出席“匠心、真情、使命”《中国泸酒》新书发布会圆桌论坛。我在那次会上发言,巴蜀、荆楚、吴越三大文化圈是我国古典文明的标志,对中华几千年历史有着深远影响。我从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圈一下子来到巴蜀文化圈的泸州,深切感受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长江,一路奔流,向广阔东海倾吐着亿万年的脉脉深情,它滋养了巴蜀大地,哺育了荆楚人文,构筑了吴越时空,长江是我们的血脉,更是中华儿女的灵魂印记。

今天,我应邀出席“中国沈酒·大师限量版”品牌的揭幕仪式,更是百感交集。是啊,泸州最大的特色是酒,泸县酿酒历史悠久,肇自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有“酒城”之誉;这里的土壤不仅出产美酒,更出产制酒的能人,我特别欣赏中国沈酒坊第22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沈鸿林先生,在当前市场大环境下,依然保持不骄不躁,精益求精的非遗传承,“匠心如一,品质如钻”,始终坚持采用纯粮固态酿造,坚持传统古法技艺,坚定不移地凸显中国酒业稀缺、珍贵、优异的传承价值。汉晋时期的泸州,就盛产荔枝、泸茶;有唐一代,更成为四川产布的十州之一,宋时已有雕版印刷。至宋绍兴十五年(1145),城市建设就有“壮丽甲两蜀”之誉。历代文人于此云集,更是留下诸多颂吟泸县的风土、物产、习俗的诗赋绘画等艺术珍品,斯无愧具“千年古县”之誉。既然我第三次应邀来泸州采风。就如同来看望一位仰慕已久的老人,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我想起了一位美国摄影家,一百十五年前,这个美国人来到泸州,用他的相机记录下当时泸州的一些人文情境,也属难能可贵。

我借花献佛,就以这几张老照片作为献给长者的一点见面礼吧。

盖洛(William Edgar Gcil),美国著名旅行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186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伊尔斯顿城。盖洛受过严格系统的地理学专业圳练,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1903年首次来到中国,从上海乘船逆流而上,沿途考察了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写下了《扬子江上的扬基佬》(1904年)一书,受到西方读者的欢迎。此后,他又数次来中国考察,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三山五岳,连续出版了《中国长城》(1909年)、《中国十八个省府》(1911年)和《中国五岳》(1926年)等一系列著作。

本期图典图片均出自盖洛的《扬子江上的扬基佬》一书。记录了尚处晚清时期泸州不屈的人民和祠堂、牌坊、报恩塔等风物,时间只过去115年,可泸州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泸州,水田和庄园,盖洛摄于1903年

泸州,衙门大门前的犯人,盖洛摄于1903年

泸州,衙门大门前的犯人,盖洛摄于1903年

泸州,贞节牌坊,盖洛摄于1903年

泸州附近景色,远处是白塔,盖洛摄于1903年

前往泸州的路上,家族祠堂,盖洛摄于1903年

前往泸州的路上,牌坊,盖洛摄于1903年

前往泸州的路上,牌坊,盖洛摄于1903年

 

    2018年1月10日于四川泸州南苑宾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