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版刻青史:走近宗家庄木版年画的“守”艺人

 昵称51664607 2018-01-11

  □ 青岛日报/青报网讯  富态十足的财神爷,寓意“金玉满堂”伸手在缸里摸鱼的白胖小子,神态惟妙惟肖的“一百单八将”……猴年新春将至,平度市李园街道宗家庄村的年画手艺人又开始印年画了,在他们的手里,两百多年的传统工艺散发出浓浓的年味。作为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齐名的北方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宗家庄年画的名气蜚声海内外。近日,记者来到宗家庄村,实地探访了木版年画制作过程,感受宗家庄人别样的年味。

  传承200年,年画比肩天津杨柳青

  今年73岁的宗成云,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他的印制房间,扑面而来的是清香的油墨味,书架上、墙上、门窗上……处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木版年画,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宗家庄木版年画始于清道光年间,已有200年的历史。”宗成云告诉记者,宗家的先人宗有明到潍坊杨家埠结交朋友,把潍坊的年画引进来,到了民国初年,宗家庄70户人家已有30多户开了木版年画作坊,后来发展到全村户户都以年画生产为业。

  宗成云告诉记者,一张年画中最多用到黑、大红、桃红、紫、绿、黄共6种颜色,而年画的制作程序也极为复杂,细分起来有20多道工序。宗成云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现场制作了一幅年画给记者看。宗成云先从100多个已经刻好的木版中选出6个,这些木版都是硬度适中纹理细密的野生棠梨木,都是清朝留下来的老版,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宗成云先在一个木版上刷上黑色颜料,随后将画纸盖在木版上,用工具一压便套上了色。“这只是上了一遍色,这幅年画需要上6套颜色。 ”宗成云介绍,10分钟的时间,一幅惟妙惟肖的“麒麟送子图”就印刷完工了。宗成云说,这些年画的销路很多,多数被市内的一些书画店等预订,被当作装饰礼品售卖,另外一个外国留学生也喜欢购买一些年画带回去送给朋友。

  宗成云7岁跟爷爷学印年画,后来“刻版、印刷闭着眼都能干”,在他的记忆中,宗家庄年画最辉煌的时期是1950年前后。那时,村里几乎家家有作坊,户户飘着油墨香,二百户人家,一多半都制作年画,人们白天黑夜地忙。“小贩们吃住在村里,半夜里还在挨家挨户搜罗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整个村子灯火通明,非常热闹!”

  宗家庄木版年画取材广泛,多以民间故事、戏曲、小说等为素材,另有中国传统的“门童”、“财神”、“灶王”、“窗花”等300多个品种。宗家庄由此成为与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齐名的北方三大木版年画胜地。

  三次冲击,木版年画面临断层尴尬

  宗家庄木版年画的内容与中国传统年画一样,主要是按照张贴位置分类,大致分成门画、窗画、居室画、神供画等几类。相比潍坊杨家埠年画“大块红大块绿”的色调,宗家庄年画以细腻见长,人物形象朴拙,色彩更加艳丽夺目,别树一帜的风格让它成为北方农村年画市场的抢手货。

  宗家庄木版年画前后受到过三次冲击。宗成云回忆,一次是文革期间,木版年画作为一种迷信品被取缔了,很多版也被销毁了,第二次是随着胶印画的普及,木版年画与之相比,在成本、效率、印刷质量等方面都占不了优势,在其面前逐渐 “甘拜下风”。第三次是年画市场逐步萎缩。过去,木版年画是“中国农村普及率最高的艺术”,传统村庄的农舍,逢年过节都要贴“门神”、“门童”、“窗顶”、“窗旁”,每张版画都有吉庆寓意,老百姓就冲这个买。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农村房屋改造,门、窗都变大了,贴画用不上了,改贴对联了,加上塑料年画和胶印年画成了市场主流,这些对传统木版年画市场冲击都很大。到1997年,宗家庄木版年画的生产者全村就仅剩十来家了。

  “当年我们家家户户都做,一年能做好几百万张年画出来,光出口到国外的就有十几万张。一些外国朋友甚至专程来到宗家庄购买地道的年画。曾经有一位外国朋友为了研习木版年画,在宗成云家住了很长时间。”提起宗家庄木版年画的过去,宗成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

  虽然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而今的宗家庄木版年画却陷入了几近消亡的境地,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喜欢老一套的年画了,认为“太土气”,也很少有人会像当年那样把年画贴到家中当作装饰。其次,由于销路不好,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赚钱了,很少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木版年画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尴尬,艺人们新年愿望是后继有人。

  与时俱进,宗家庄年画局面新开

  木版刻青史,年画遗古风。作为宗家庄版画的传承人,怎样在新时期让这门传统手艺不致衰落,而是发扬光大呢?为了挽救宗家庄年画,宗家庄人想了不少法子。

  “把它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要保护好”,让宗成云颇感欣慰的,就是他家保存的宗家庄木版年画的木制印版。“150套、400多块老木版,这些可都是清朝文物啊。”宗成云告诉记者,它们都是当年木版年画传入宗家庄时,宗家先人们自己用野梨树一块块做出来的,传了两百多年。“木版年画印料、工序,也还是二百多年前的古法,一点儿没走样。”

  手艺还在,人还在,但宗成云已意识到,如果再原封不动地按传统方式搞下去,这门民间艺术也避免不了式微的命运。

  近年来,宗家庄版画已尝试着在工艺品“非遗”文化礼品市场这个新领域另辟蹊径。他把规格大体相同的年画折叠成38张、68张等数个版本的册子,附上防伪书签,并找名家题写册名,进行了中高端包装,市场颇好。十几年来,他开发的这种画册在世界各地销售上万件。“通过留学生、大企业和部门的文化礼品以及文化产业公司这些途径,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都有我们平度宗家庄的这种木版年画册子。”

  不仅如此,他们又请来了美院的教授,帮着设计类似京剧脸谱、历史故事等新内容,对宗家庄木版年画进行了创新。宗成云屋里挂着的“水浒一百单八将”、“24孝图”,就是他新创作的,人物形象或细致逼真,或水墨意境。宗成云告诉记者,现在油画进入居室给他很大的触动,他认为木版画也完全能做到,关键是要开发出符合当今人们审美感、符合居住条件的新品种。除了传统的木版套印,他在尝试一种新的工艺半印半画,即先印出底稿,再用手工添色。“以往是青一块,红一块,无过渡色,而现在有层次,有过渡色,细致,这种尝试在高端市场已有反馈。”宗成云说。

责任编辑:王国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