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六)

 德如赤子 2018-01-11



06

正 是 辵 彳 廴 㢟


卷二下


31.正 zhèng


字源解说:“正”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囗 wei 读作二声,城邑、方国)+(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


造字本义: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方国的方框写成实心点

的指事符号,写成指事字。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指事符号由实心点

改写成一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正字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正”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彳”(行)另造“征”代替。


说文原文:是也。从一,一以止。凡正之属皆从正。古文正。从二。二古文上字。古文正。从一足。足亦止也。


释文:正,纠正,使恰当。字形采用“止”作字根,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所有与正相关的字,都采用“正”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正”字,采用“二、止”会义,二,表示上苍。,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正”字, 采用“一、足”会义,足,也是“止”的意思。


例如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 齐风 · 猗嗟》


需了解的内容:许慎以“是也”为本义不确。本部只“乏”字,其实并非从反“正”成字,而是把“正”字上部“一”由平行改为歪斜,取不正即匮乏意成字,与正字形体正反无关。


32.是 shì


字源解说:是,金文=(日,太阳)+(又,手)+(止,即“趾”,脚),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


造字本义: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有的金文误将手形简化成“又”篆文则将简化的“又”(手)和“止”(脚)连写成“正”,强调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


说文原文:直也。从日从正。凡是之属皆从是。籒文是。从古文正。承旨切。



释文: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的边旁。


例如是,则也。——《尔雅 · 释言》 


需了解的内容:“从日正”谓字的构形是由“日”、“正”会意。战国時金文,“是”字本义并非从日正而得。本部共二字,一为“韙”,一为“尟”。“韙”训“是”,“尟”训“是少”(谓正直者极少),均从“是”的直义得义。


33.辵 chuò


字源解说:辵,甲骨文=(行,四通八达的大道)+(止,脚)。

造字本义:走在大路上。篆文简化字形,=(彳,行进)+(止,脚)。隶化后印刷体楷书将篆文的“彳”写作“彡”,将篆文的“止”写作“辵”后来只作为单纯的字件,作为汉字偏旁,隶书连写成,楷书连写成,俗称“走字底”。甲骨文字形中“辵”与“步”近似,不同之处在于:“辵”的大路中只有一只脚,表示“行路”的含义;“步”的大路中是一对或两对脚,强调左右两脚一前一后的配合行进。


说文原文: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凡辵之属皆从辵。读若《春秋公羊传》曰“辵阶而走”。


释文:辵,走走停停。字形采用“彳、止”会义。所有与辵相关的字,都采用“辵”作边旁。读音像读《春秋公羊传》中“辵阶而走”的“辵”字。


例如:辵,犇也。——《广雅》


需了解的内容:许慎误认为所从的“止”是停止之止,而以乍行乍止为训,不确。

34.彳 chì 


说文原文:小步也。象人脛三属相连也。凡彳之属皆从彳。丑亦切。


需了解的内容:许慎云“象人脛三属相连也”谓像人的下肢大腿、小腿、脚三者相连,此说实就篆文字形望文生训。从彳之字均与行走义有关。


35.廴   yǐn  



说文原文:长行也。从彳引之。凡廴之属皆从廴。


需了解的内容:许训其义“长行”,谓长远行走。“从彳引之”,谓构形是引长彳字末笔而成。其实此即“彳”的变文,由㢟字许说是就篆文附会,不可信。本部共三字,一为“廷”,西周和春秋构形和“廴”无关。“建”字也非从廴得义。廷、建而外,还收一“延”字,“行也”。


36.㢟 chān


  

说文原文:安步㢟㢟也。从廴从止。凡㢟之属皆从㢟。丑連切。


需了解的内容:许云“安步”为缓步。字甲骨文、金文,从彳从止,表示人在路上行走,与“延”为一字。


资料来源:《说文解字》、《说文部首形义通释》、象形字典网、汉典网等。同时感谢同道读书群解字小组的全体同道和李兆亿小朋友的语音朗读。这是同道读书群的学习资料,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