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治韭菜灰霉病和韭蛆,“主动出击”效果能翻好几倍!

 我心……飞翔 2018-01-11

▲大棚内套小拱棚的韭菜,工作人员正在调查灰霉病发生情况。


冬春季,是京郊韭菜生产主要季节。大部分是在温室内进行,只有极少部分是在拱棚或者大棚+拱棚里进行。由于内外温差大,通风不便,导致棚内空气湿度高、结露严重,灰霉病极易发生。韭菜灰霉病会导致单茬绝收,下茬严重减产,药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但是治疗效果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灰霉病在设施里对于韭菜的危害性已经超过韭蛆


实际上,无论是灰霉病还是韭蛆,都可以通过控制“茬口”密度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这个“茬口”不是种植茬口,而是指收割,简单说,割的次数少一些,灰霉病和韭蛆发生程度都会下降。


除了灰霉病和韭蛆,蚜虫、蓟马和韭菜疫病也会发生,一旦发生,也会造成严重损失。不过新韭菜地或者种植年限少的地块发生较轻。


京郊的韭菜在生产定位上,以产量稳定和品质稳定为主,高产和短期高收益处于稍微次要的位置。前者是指确保病虫不成灾,不一味追求高产。后者是指在不用药或者少用药的时候保障品质安全,施药较多的季节,依然能保障韭菜质量安全(主要是农残)


明确上述目标以后,技术就容易落地了。基础工作有四方面:

选择对路品种

控制收割次数

收获要有计划性

有机肥注意腐熟


以上细节落实到位后,植保问题一般都会在可控范围内,这样就可以因地制宜,灵活配置绿色防控技术,防控成本(包括人力)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休眠品种韭菜在保护地长了35天的样子


▲不休眠品种在保护地长了5天的样子


休眠品种具有叶色绿和味道浓的优势,能在保护地种植休眠品种,产品在商品性状上就有竞争力了。北京市的拱棚越冬韭菜选用的就是休眠品种,叶色更绿,辛香味儿更好。


▲上图为京郊的越冬拱棚韭菜,这个是休眠品种,风味比温室的浅休眠品种浓郁。种植成本低,可以连续收割三次,用补充天敌为核心技术的综合措施来控制韭蛆,一整年没有施用化学农药,效果较好。


韭菜灰霉病


灰霉病是冬春保护地韭菜首要病害,主要为害韭菜叶片。低温高湿和植株衰弱利于该病发生蔓延。在保护地里它会逐茬加重,这个规律非常明显。收割频繁的地块发病早、发病重。结露严重的植株和棚膜结露下滴处最先发病。重点应做好刚扣棚后的棚室消毒和收割后预防用药两方面工作。


▲韭菜灰霉病初期叶面出现白斑


▲湿度大时出现灰褐色霉层


▲韭菜灰霉病发生严重


目前登记防治韭菜灰霉病的药剂主要是是腐霉利,单一有效成分频繁使用,加之灰霉病菌自身极易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效下降。为了保持防效,菜农往会进一步加量和增加施药频次,形成了恶性循环,反映到产品上就是腐霉利农残超标。


实际生产中,选用速生性强的品种,可以在3刀之内不用药剂,计划好收割时间,能够成功避开灰霉病,下面以北京市植保站顺义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例子来说。


2016年12月17日平茬,2016年12月19日长势


▲2017年1月7日长势(平茬后21天)


▲2017年1月17日(平茬后31天)


▲2017年1月22日收割头茬(平茬后36天)


▲2017年2月20日收割第二茬


这个韭菜是久星18号,属于浅休眠品种,以上照片都有日期, 2016年12月17日平茬,2017年1月22日收割头茬,2月20日收割第二茬,平时依据天气情况正常放风管理(不过清晨棚内仍然存在较为普遍结露情况),没有熏任何杀菌剂,截止收获时,未受到灰霉病的为害。3月的时候赶上第三刀,此时温度升高,放风条件改善,韭菜生长迅速(25天可以收割),配合放风控制,也可以完全避开灰霉病的发生。


可以这么说——“适宜品种+收割控制+合理的湿度控制=不用杀菌剂能收获的好韭菜”。


韭蛆


韭蛆是多种为害韭菜的蚊类和蝇类幼虫的统称,北京地区绝大多数是韭菜迟眼蕈蚊。韭菜迟眼蕈蚊的卵多产在韭菜根茎周围的土壤内,幼虫具有钻蛀性和腐食性,可营腐生生活,常聚集在韭菜鳞茎、根部及假茎处为害,蛀食韭菜内部组织,由外及内蛀食,然后随着寄主的腐烂进入髓部,常集中于韭菜“葫芦”里为害,甚至钻蛀到白色嫩茎中为害,轻者植株叶片变黄,萎蔫下垂,难以萌发新芽,重者上部叶片基部断落,整株萎蔫死亡,严重影响韭菜的品质和产量。


▲轻度发生时-韭菜田间受害状


▲中度发生时-韭菜田间受害状


▲严重时-韭菜田间受害状


有人会问,冬春季那么冷,韭蛆还厉害吗?答案是依然可以严重发生!尤其是从秋季到现在连续进行韭菜生产的棚室。这个季节温室韭蛆发生逐日加重,有韭菜的园区需要积极应对。


应对策略

生产上的建议对策是要么尽快收获,要么尽快施药。药剂防治时要做到成虫和幼虫防控并举,注意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必要时应延迟收获,以防止上市韭菜的农药残留超标。


登记药剂


目前防控韭蛆的登记药剂开始向新药剂转变,前些年还是毒死蜱和辛硫磷当家,现在毒死蜱完全退出,已经被全面禁止使用,辛硫磷登记产品极少,新烟碱类的吡虫啉已成当家成分,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的氟啶脲登记产品也不少,噻虫嗪、噻虫胺和氟铃脲逐步跟进,后续预计复配的药剂也会陆续登记。京郊防控韭蛆的生物产品中效果较好的是昆虫病原线虫,目前在北京市的昌平、顺义、平谷和大兴都有示范应用,生产一线的韭农和技术人员普遍反映效果明显。


由于登记防控韭蛆的药剂以防控幼虫为主,施药方法以灌根和撒施为主,用药量较大。在土壤里用药,加之一般在非最佳时期(即虫量较大时)施药,所以容易超量用药。这时即使坚持原有安全间隔期,也容易引起农残超标。


鉴于生长期施药风险大,韭菜又是宿根作物,夏季养根、冬季回根,所以目前提倡“冬蛆夏治、春蛆冬治”的化学防治对策,依靠超长安全间隔,确保韭菜的安全性。


随着高毒农药的禁限用和病虫害抗药性的快速增长,病虫发生以后,打一遍或者几遍特效药就迅速搞定的情况越来越少见。因此,无论是韭菜还是其他作物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以后都将会非常被动。所以,不仅仅是有机和绿色生产基地,即使普通的蔬菜生产基地,也应该加强品种选择和综合栽培管理技术的积累与应用,这就是植保专业所谓的“农业防治”。


作者:胡彬(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