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金双书法 笔酣墨饱 落笔如云烟

 墨兰之天 2018-01-11

【艺术简介】

王金双,筆名:今之。男,55岁,生于1962年12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書法教師,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老年书法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师从首都師範大學美術教授王延军先生。擅长楷书,精于小楷。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展览并被多家展馆所收藏,2017年在全国第十七届“庐山杯”书画大赛中获金奖,在中澳双城书画展中成功入围并荣获优秀奖。

 书法博采众长,从各种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并学于古人,又不拘泥古人,在书法创作中注意书作的豪放与灵秀,并能折射出时代气息。王金双老师书法作品准确、明快、干练,讲究书法点画线条的表现力和力量感,同时兼顾节奏感与立体感,注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起伏跌宕,作品中透出的神采意味可以看出书法家背后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他曾说:“书写的乐趣并不仅仅在于严苛地遵守创作的规则与方法,在汲取先贤名师的同时,更在于快捷、率意的自我表现与自身探索,能创作出具有自我风格的作品”。

书法是一种境界

---易山水王延军评论王金双老师书法

几年前有幸在北京与老乡王金双老师相遇,不变的还是那质朴憨厚、平易近人的品格。金双老师自幼好书画,笔法纯熟,以墨达韵,酣畅淋漓,经三十多年努力得中国书法之精髓,终成大器。金双老师书法是一种境界,这使他在书法教学上得心应手。

金双老师教学有感 :学书法有三境界:即第一境界是写好字,把字写端正;第二境界是写艺术,把字写得美,既险绝又美观;第三境界是写神韵,写人文精神,写中国文化;即在书法里溶入神韵,溶入人文思想,溶入中国文化内涵,这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当今有些人社会精神文明滑坡,信仰道德缺失,价值观模糊的情况下,而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书法作品,去潜多默化地教育人,感动人,能起到淘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凝住人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书法教师必须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努力教学生多出好作品,用好的作品去讴歌社会,讴歌广大人民群众正能量,使书法作品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静化思想,优化心灵,美化社会的作用。

中国书法线条形态多变,使每笔每字都会有异样,有新鲜感,能使人百看不厌。在书写中在书写中,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它承载着古老的厚重,历史的沧桑,当代书法教师的责任。必须教学生会并熟练地使笔锋多变,即笔既跳得起来,又沉得下去。既快得起来,又慢得下去。金双老师教书法讲究师古不泥“通规合矩”,说白了也就是书写要符合规矩、法度。所谓“规”和“矩”,即无论是运笔、结字、布局,甚至用墨都有一定的传承。“规矩尽而变化生,超脱理法,出神入化”,只有“通理合法”的书法作品,才能算是好的书法作品。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南朝书家王僧虔《笔意赞》语)金双老师本人书法在沉稳中求新意,“创新”而不”出轨”。阴阳互显,顿、挫、藏、回的诸多笔法,彰显出古朴苍劲、潇洒自如的功力。他的作品不仅有流于外表的“形体美”,而且富有精神的“内涵美”;不仅有动人的“神采”,而且有迷人的“风韵”。他的一系列书法作品,不论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还是把它当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去读,都交织着音乐的旋律,无声而有节奏,余音袅袅,使欣赏者目驻神驰,情绪激动,这就是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正如老子所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见道德)。意即:道作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在他的深远幽暗中,有一个精神存在着。这个精神至真至切,充满了信实)。愿王金双老师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书法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