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最初的自信源于父母的鼓励与赏识

 不忘初心想事成 2018-01-11

孩子最初的自信源于父母的鼓励与赏识​​家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都是在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中完成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平时与孩子的对话方式。父母可能经常会说一些无心之语,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人。比如:

“别人家的孩子一回家就忙进忙出,我们家的可好,尽给我们添麻烦。”这样的比较让孩子对父母有抵触的情绪。

“你别管,不添麻烦就好了。”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缺少一份我为家庭做贡献的参与感。

建议一:适当地鼓励孩子“顶嘴”

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孩子,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表现得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父母千万不要介意孩子“顶嘴”,而应审时度势,并加以耐心引导,使争辩变得更加有意义。

争辩能够帮助孩子变得更自信和自立。在争辩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力。那么,当你的孩子“顶嘴”时,你是不是会做出如下的反应呢?

孩子的突然“顶嘴”,让你在感到气愤的同时是否反省过自己对于孩子的态度应该改变一下?

在与孩子发生争辩时,你是否注意控制自己的语气与耐心,给孩子以空间让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之后再加以合理引导?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有的家长渐渐觉得孩子不如以前听话了,变得难管了。无论大事小事,动不动就与家长顶嘴,家长说东,他偏说西。这令家长感到十分为难和恼火。孩子顶嘴该怎么区别对待呢?

实际上,孩子的顶嘴是有其原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从这时起,他们不再愿意别人把自己当做小孩子来看待,不愿意处于被照顾的从属地位。这时,如果对孩子有过多地干涉,就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与成人对立,干脆一切都不听你的;或者是影响独立性的发展,养成依赖性,形成依赖的不良习惯。

中国的父母由于受千百年传统观念的影响,总觉得小孩子见识少、阅历浅、不成熟,形成了“父母说话小孩子听”的定论,不少父母要自己的孩子必须“言听计从”,否则就认为有失父母威信和尊严。

德国汉堡心理学家安得利卡·法斯博士通过多年的实验观察后证实:隔代人之间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也会更加合群。

孩子在与父母争辩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最为得意的时候。这样做对于他们来说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当孩子最来劲、最高兴、最认真时,对他们的大脑发育是有好处的;二是这样可以营造家庭的民主气氛,增加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孩子会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对将来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如果一个孩子从不与人争辩,总是与世无争的样子,那么,他的勇气、智商、口才、进取心、自信心等就值得怀疑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争辩是孩子的一门必修课,而这门课最好在家里进行。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要有热心和耐心,让孩子在争辩中不断成长。

有的父母之所以受不了孩子和自己争辩,原因就在于他们觉得这样是对自己一家之长的权威的挑衅。父母们应该树立一种观念,要允许孩子和自己争辩,因为这并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情。父母如果担心孩子争辩的话,他会不听话,不尊重父母的选择等等,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多虑的。

家长大可不必为孩子顶嘴而生气恼火,倒不妨为此而感到高兴。因为孩子开始顶嘴就意味着他已经长大了,并且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正是家长所期盼的吗?有的父母不能接受孩子顶嘴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的权威受损。父母不要总按原来孩子三四岁时的标准来要求已经长大的孩子,应该认识到屈从的时代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说服的时代。

建议二:不要总是拿他与别人比较

很多家长喜欢在不知不觉中和别人对比,你的孩子上一个什么班,那我的孩子绝不能落后。其实,这种不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而盲目攀比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害了孩子。

“别人行,你为什么不行?”这是许多妈妈训孩子的口头禅。某女士一说起孩子的学习就特别激动:“我们做父母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心只想让孩子好好读书,可他就是不争气。我姐姐的孩子比他还小1岁,学习从来就没让父母操过心!我横看竖看,我的孩子不比别人差啊,别人行,他为什么不行呢?”

不少家长老想给孩子树立榜样,拿自家孩子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相比,以为这样就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其实,这样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即使刺激了他的奋发精神,到头来还是一种不健康的进取心,很可能会嫉妒别人的成功,或者难以接纳比自己优秀的人。拿孩子作比较,是一种盲目的教育心态。对于孩子来说,家长肯定别人的同时,如果语气和场合不当,难免会伤害了孩子,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自于成人的评价,而这种肯定式的评价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亦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家长总是强调孩子比别人差,会使孩子经常自我否定,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会恐慌、退缩,拒绝尝试。

家长不要总是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孩子之间是无法比较的。每个孩子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以前没有像他们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由此,我们要让孩子保持自信。不论好坏,你都要鼓励孩子去尝试,这是最大化孩子潜能的重要通道,也是最大化孩子自信的源泉,更是使孩子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

也许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很“笨”,但这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拿他的弱项和其他孩子的强项比较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孩子的弱项,而没有发现他们的强项,如果哪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强项,那么,他们就会变成这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才生”。有的孩子可能在那些有音乐天赋的人面前,显得很平庸;但是如果你让他自己动手做一个布艺,会发现他很有设计感。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可造就”,就将其整个人及今后的发展全部否定了。

水远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不妨多多挖掘孩子的“可爱之处”。如果你很想让他做比较,那么请让他跟“昨天的自己”来比较。因为人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自己,战胜了自己,也就达到成功的效果了。

希望孩子可以做得尽善尽美是人之常情。可是,爱比较的家长可曾知道,这样的做法不但会让孩子反感,而且还会导致他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为什么非得让他们成为别人的复制品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做比较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痛苦,你这个家长更痛苦。也许有的家长会问:“我只是想了解他进步了多少,让他明白不能骄傲而已,或者为他寻找一个合适的目标。如果不用这种方法,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与其把力量花在对比上,不如试图挖掘隐藏在孩子身上的数不尽的“可爱之处”。

把孩子当做商品一样比来比去,到头来,很容易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在这种比较中较差的一方会更糟糕,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也做不好;另一种是在比较中,较强的一方会因为优越感而过分膨胀,他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越位置就会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之中。这两种结果无疑都是负面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