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极危物种-隐鹮

 零壹贰012 2018-01-11


隐鹮 并不像其他鹮科鸟类那般在水上生活,而是栖息在荒芜、半沙漠或岩石环境。曾广泛分内在中东、北非及南欧,现时在摩洛哥南部野外只有约500只,在叙利亚少于10只。被列为极危物种。

隐鹮的种名eremita源自希腊文的 ἐρημία,意思是“沙漠”,指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科: 鹮科 Threskiornithidae

属: 秃鹮属 Geronticus

种: 隐鹮 G. eremita


隐鹮全长70-80厘米,翼展125-135厘米,重量1-1.3公斤。


全身呈黑色,有铜绿色及紫色光泽,脚红色。它们飞行时会强力摆动双翼,振翅频率低而且灵活。


隐鹮面部及头部裸露的皮肤呈暗红色,没有羽毛,喙长而且下弯,喙长125-140毫米。(分布于摩洛哥的隐鹮相比土耳其的隐鹮,喙较长)


隐鹮的头骨


雄性及雌性相似,但雄性喙稍大并较长。

有研究表明,喙较长的雄性较容易吸引雌性交配。


亚成年隐鹮


隐鹮雏鸟呈淡褐色,换羽后就会像成鸟,但头部呈深色,脚呈浅灰色,喙较为浅色。幼鸟的头部及颈部会逐渐变成红色。


隐鹮的叫声 来自动物世界 00:36

隐鹮平时很少发声,但在巢中会发出喉咙声及咕噜声。


隐鹮与其近亲的秃鹮有所分别,因秃鹮的面部是白色的。

隐鹮很易与彩鹮混淆,因它们的羽毛颜色相似,且有些分布地重叠。不过,隐鹮较为大型及结实。


飞行中的秃鹮


飞行中的隐鹮

注意观察它的脚


飞行时,由于很难辨认其喙及面部,但也可从隐鹮的双翼不怎么圆及颈部较短来分辨,而且隐鹮的脚较短,飞行时不会长过尾巴。


隐鹮会在荒芜的山崖繁殖,并会在半干旱草原等地觅食。

隐鹮是群居的,迁徙时数量达100只,且形成V形飞行。在繁殖季节,隐鹮会飞往巢穴达15公里的地方觅食,包括草原、休耕地及农地。

隐鹮主要吃蜥蜴及拟步行虫科甲虫,且会吃细小的哺乳动物、地上的鸟类及无脊椎动物,如蜗牛、蝎子及毛虫等。

隐鹮会将它们的喙放在松散及沙质的土壤中寻找食物。由于这是它们主要觅食的方法,所以一个柔软的表面、植物分散及不高于15-20厘米对它们生存起了重要的作用。


隐鹮会在近岸或河流的山崖或陡斜的斜坡上筑巢(也曾在建筑物中筑巢)。

隐鹮是一夫一妻制,雄鸟会选择及清理筑巢的地方,摆动它们的冠及发出低的隆隆声来吸引雌鸟。

当成功配对后,雄鸟与雌鸟会作出屈身展示及互相用喙理毛来增进感情。它们的巢是以细枝组成,并以草或稻草围边。

它们一般会产2-4颗蛋,蛋表面粗糙,最初呈蓝白色及有褐色斑点,在孵化过程中会变成褐色。

孵化期为24-25天,雏鸟出生后40-50天就会换羽,并会于约两个月大开始飞行。雄鸟及雌鸟都会孵蛋及哺育雏鸟。

3-5岁性成熟,隐鹮在野外的平均寿命估计约10-15岁。饲养下的隐鹮平均寿命达20-25年,最老的雄性活到37岁,雌性则是30岁。


隐鹮在摩洛哥的分布


隐鹮曾一度广泛分布在中东、北非及南欧。它们沿多瑙河及罗纳河,并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及瑞士山区繁殖,它们于300年前在欧洲消失。

在摩洛哥野外的苏塞-马塞河国家公园就只余下约500只,而在阿加迪尔北部就有差不多一半饲养的数量,隐鹮会从在这两个地方互相迁徙。


在土耳其,由于宗教传统而帮助保存了隐鹮的一个巢穴。因为土耳其人相信,隐鹮每年的迁徙是引导穆斯林教从往麦加朝觐。故此它们被受保护,另有节日来庆祝它们的回归。土耳其族群栖息在近比雷吉克为中心的地方。

于20世纪上半,比雷吉克维持了约有500对隐鹮,估计于1930年就有300只。

到了1970年代,它们的数量大幅下降,于是在1977年开始了饲养计划但失败了。

它们的数量由1982年的400只下降至1990年只有1只从过冬的地方回来。

这只回来的隐鹮在繁殖前死去,故令它们于1992年在土耳其野外灭绝。

由于土耳其野外的隐鹮已经消失,故比雷吉克聚居了一群隐鹮,除了秋天防止迁徙外,全年也任由它们的来去。


叙利亚族群于2006年经也门向南迁徙,并经厄立特里亚回归。

由比雷吉克迁往叙利亚帕尔迈拉的族群。


随着土耳其族群的消失,只有在摩洛哥才有野外的隐鹮生存,但于1980年代及1990年代在也门、厄立特里亚、沙特阿拉伯及以色列有时也会见到它们,估计它们在中东也有族群。于2002年进行详细勘测确认它们并未曾从叙利亚的沙漠草原消失,且发现了15个以往的聚居位点,包括一个接近帕尔迈拉的位点仍有7只隐鹮生存。虽然在叙利亚于70年前就已经宣布隐鹮消失,但到了20年后它们在沙漠地区开始出现。



在摩洛哥的隐鹮是留鸟,在繁殖季节后会沿海边分散。有指海岸的雾为它们提供了额外的水分,令它们可以全年留在当地。其余地方的隐鹮则会向南迁徙过冬。于2006年的卫星标记显示3只成鸟于2月至7月间在埃塞俄比亚的高原过冬。它们往南迁徙,经沙特阿拉伯及也门至红海的东边,并经苏丹及厄立特里亚向北回归。


致危原因


隐鹮已经衰落了几个世纪,部分原因是不明的天然影响。由1900年至2002年,它们的数量就减少了98%。其原因包括了人类的猎杀、失去栖息的草原、杀虫剂中毒及建筑水坝等。在约旦发现的三只土耳其隐鹮的尸体确实了它们受到杀虫剂的影响,它们自离开比雷吉克后,短暂停留在叙利亚,后来发现死在约旦沙漠。虽然尸体很接近输电塔,但死因是中毒,可能是吃了用来杀死啮齿目的毒药。


动物园的隐鹮

在欧洲的动物园内共有850只隐鹮,而在日本及北美洲的则有250只。

欧洲49个动物园每年会有80-100只隐鹮出生。在比雷吉克于1976年至1986年间就放生了接近150只隐鹮,在特拉维夫于1983年就有75只放生,另外于1994年至1994年在阿美尼亚及西班牙的放生数量不明,但所有都未能成功。

所有欧洲动物园内的隐鹮(除了土耳其)都是西方族群,由摩洛哥进口。

共有三个血统

最早的是与1950年代及1960年代进口到巴塞尔动物园的有关;

第二个是1970年代送到拉巴特动物园的后裔;

最后的是于1976年及1978年捕捉到赖讷的隐鹮。


隐鹮的保育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它们列为极危物种,于2008年估计野外的数量约有500只,饲养的则有超过1000只。隐鹮是《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AEWA)中所保护的重要物种,且有国际认可的保育计划。由于隐鹮已接近灭绝的边缘,故它们被包括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中,禁止捕捉野外的隐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