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督学、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确立了新的目标,对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一、深刻理解美育在整个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首先,学校美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中国进入新时代,对美育工作提出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落脚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学校美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体现在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上,人才规格的一个根本评价指标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审美素养、艺术素养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美育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有没有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美育工作要在“充分”上下大力气,特别是在“平衡”上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个“平衡”包括德智体美“四育”之间的平衡。 其次,学校美育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的目标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样高的定位必然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其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民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跟文化自信直接相关,跟优秀文化传统直接相关,如果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和进步,精神面貌就不可能改变。其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条件是人才素质的全面和精神境界的高尚,这方面也同样离不开学校美育工作的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推进。最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是要构建起一套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素质教育体系,而在这个素质教育的体系里面,美育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三,学校美育工作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在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增加传统文化工作坊,各个学校把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校本课程,目的就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这样的转化和发展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去感受、创造、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东西,这是学校美育工作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个原则。要充分认识到,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美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树立文化自信,要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灵魂和创造美的素养,并打上深深的中国文化烙印,这是最基本的美育目标。 二、准确把握当前存在的问题 如何认识美育的价值,在今天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教育的发展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受教育的方式、受教育的机会与条件都在飞速的发展。现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孩子上名校与内心平和、幸福之间的抉择,这给学校美育工作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所以一定要把美育的个人价值、教育价值、国家民族价值、中华文化坚守和自信的价值讲深讲透。 学校美育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一个首要原因就是对美育价值的认识不到位。前面所分析的美育在整个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应有地位,也就是美育所具有的价值,这个价值是从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的。与此同时,还要从每一个个体的角度来理解美育的价值,那就是美育能够让人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不平衡、不充分,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各种各样问题、挑战的时候,既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又保持内心的平衡,这就是审美素养所能带给我们的。从学校美育发展的客观因素来讲,也确实存在着资源不足、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当前美育工作仍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包括师资、设施器材、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这是导致美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再次,学校美育工作本身存在问题。进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有些学校还拿着旧地图,对美育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等问题没有根本的改变,学校美育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三、扎实推进学校美育工作 一是“融”进去。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而这是全科育人的要求,因此,必须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德育、智育、体育里面去,要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保持美育课程、美育学科建设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要与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工作有机结合,把美育工作融入校园文化特别是美丽校园建设当中。再者,要把美育融入到家庭里面去,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二是“立”起来。要真正推进学校美育发展,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比如美育课程设计和其他学科融合的标准、美育实践和评估体系标准等。不能让学校美育的评价标准处于真空地带,特别是当前正在实施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必须按照标准去测评,测评后要充分运用测评结果。总之,学校美育工作到底该怎么做?怎么样才算是做得好?怎么样算是不合格?这些都要制定标准,只有把美育的各类标准建立起来,学校美育才能真正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扎”下去。无论是“融进去”还是“立起来”,归根到底还是要真正的落实,这就需要有措施,而且措施要硬要实,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扎得下去,所以要在“硬”字和“实”字上下工夫。美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工作必须讲求实效。要针对学校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提出解决对策,取得明显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