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灰霉病诊治

 A鸟瞰世界 2018-01-11
  1. 分布危害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此病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主要危害果实,往往造成极大的损失。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流行年份大量烂果,严重地块会减产50%以上。

2.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为害叶、茎、花序和果实。苗期染病,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至幼茎,产生褐色至暗褐色病变,病部溢缩,折断或直立,湿度大时病部表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真叶染病,产生水渍状白色不定形的病斑,后呈灰褐色水渍状腐烂。幼茎染病亦呈水渍状溢缩,变褐变细,造成幼苗折倒,高温时亦生灰霉状物。成株叶片染病自叶尖向内呈“V”字形扩展,初水渍状,后变黄褐色至褐色,具深浅相间的不规则轮纹。茎或叶柄上病斑长椭圆形,初灰白色水渍状,后呈黄褐色,有时可见病处因失水而出现裂痕。果实染病时,蒂部残存花瓣或脐部残留柱头首先被感染,并向果面或果柄扩展,可导致幼果软腐;而在青果上病斑大且不规则,灰白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果肉软腐,最后果实脱落或失水僵化,病果后期可见灰色霉层;有时在青果上出现直径5-10mm的淡绿色至白色圆斑。不凹陷,不腐烂,圆斑中部为浅褐色粉状凸起,俗称“鬼斑状”。以上发病部位在湿度大时均生稀疏至密集的灰色或灰褐色霉层,即灰霉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番茄灰霉病诊治

番茄灰霉病叶片发病早期“V”字形病斑

番茄灰霉病诊治

番茄灰霉病果实发病后期症状

3.病原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放射状生长,初无色,后呈浅褐色。新生成的菌核以菌丝形式萌发,越冬后的菌核多以产生分生孢子的方式萌发。该菌寄生性、腐生性都很强。

4.发病规律

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农事操作传播,经伤口或衰弱的残花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花期是侵染的高峰,尤其是在果穗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大量增加,是烂果高峰期。冬季低温季节或寒流期间棚室内发生较为严重。密度较大、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都会加快病情的发展。

番茄灰霉病大发生的关键因素:一是低温持续时间过长,低温是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北方节能日光温室中,温度长期偏低,日均温在20度以下,持续低温易诱发灰霉病。二是持续高温是温室番茄灰霉病大发生的关键,北方节能日光温室中湿度居高不下,平均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有的甚至接近100%,很易诱发灰霉病。

5.防治方法

温度开始升高时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覆盖大棚、温室的薄膜最好选用紫光膜,早扣棚烤地,保持薄膜清洁。高垄栽培膜下暗灌,加强水肥管理,防治植株早衰。适当控制浇水,发病田减少浇水量,必须浇水时,则应在晴天上午进行,且水量要小。及时摘除病花病叶、病果和病枝,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切不可乱丢乱放。

大棚采用高温烤棚,7-8月高温季节密闭大棚15-20天,利用太阳能使棚内温度达到50-60度,进行高温闷棚消毒。

在定植前、缓苗后10天,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洒药剂防治。定植前对幼苗喷洒喜百农灰霉立清稀释600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