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文冠厚朴 2018-01-11


  自古以来,无数商人、使节为通商与交往不畏艰险地奔波于印度洋各地。沟通东西方之间的印度洋海路交通,便被逐渐开辟。早在1世纪左右一位匿名的希腊人从红海经波斯湾到达印度,并提及大海止于秦,即中国;西汉时期,汉使远航至印度黄支(今印度南部地区)等地。2世纪罗马帝国在红海、波斯湾等地之经略,其国商人使者已可经印度洋入华。这条经由印度洋的贸易之路,后来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自形成之后,尽管印度洋各地战乱、灾荒与海盗侵扰为贸易带来不便,但是受利润驱使,商人热情从未减退,东西方诸国对海外贸易亦十分重视。唐代中期之后,由于北方战乱与经济中心之南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方的主要通道。此时,沿海上丝绸之路入华贸易的印度洋诸地商人众多,汉籍亦多记载波斯、大食、昆仑、印度等地商人在安南、广州、泉州、扬州等地贸易。如《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开元二年(714年),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为安南市舶使,与波斯僧广造奇巧,将以进内。”唐代时人多云广州有海舶之利,货贝狎至;为管理来华贸易番商,唐廷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之。泉州所处闽越之间,此时则早已“岛夷斯杂”,唐廷并在泉州置参军事四人,掌出使导赞。


  唐代波斯、阿拉伯商人经海上丝绸之路入华之航路,见于9世纪中叶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中国印度见闻录》与阿拉伯史地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之中。苏莱曼在书中详细记载了从波斯湾通往中国的海路,即海舶从波斯湾西拉夫港起航,航行至阿曼北部马斯额特,在此装满淡水后扬帆开船,再抢路往印度,开往故临(印度西海岸城市)、海尔肯德海(孟加拉海);越过海尔肯德海,再至尼科巴群岛郎迦婆鲁斯,再往箇罗国;后到达潮满岛(马来半岛东海岸),再到达奔陀浪山(今越南藩朗)等地,然后穿过“中国之门”向着涨海(南海)前进;通过“中国之门”后,进入江口,在广州抛锚。整个航程总计历时四个月又十天,即可在印度洋西南季风期间完成从波斯湾到中国的航行。


  伊本·胡尔达兹比赫所记则是在经过马六甲海峡之后,行至爪哇岛、苏拉威亚岛,再航行至香料群岛,进入菲律宾民都洛岛,再向西航行至越南占婆,最后至中国。


  唐代,波斯、阿拉伯商人已从海上丝绸之路入华贸易,那么中国海舶何时到达波斯湾等阿拉伯地区经营贸易活动呢?唐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贾耽(730—805年)曾记载了从广州通往阿拉伯地区的海上交通“广州通海夷道”。“广州通海夷道”详述从广州港出发,经今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至印度、锡兰,直到波斯湾沿岸各国的航线及沿途地区的方位、名称、岛礁、山川、民俗等。


  “广州通海夷道”常被作为唐代中国商人已到达波斯湾贸易之证据。但是,唐代汉籍关于此时海上贸易之状态,常记为“外商来贩”或从昆仑人(马来人)手中获取异域物资,这便显示此时的贸易格局为印度洋各地商人携带物资入华,然后国人从其手中获取之。对比而言,唐代汉籍并未多见其记载国人放洋域外、竞逐财富之举动,更未明确提及商人远航波斯湾贸易。10世纪初,马苏第《黄金草原》中才提及中国船只直航至阿曼、西拉夫、巴士拉等地。


  尽管不能确定唐代中国商人是否已深入至阿拉伯等地贸易,但是定当有大量波斯、阿拉伯、印度与马来亚一带商人入华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在唐代中期之后日益显现,历经五代十国之演进,直到宋元时期中国海外贸易已改昔日唐代“外商来贩”之格局。此时大量中国海舶深入印度洋各地,远航至波斯湾等地贸易,并因其良好的安全性能,一度成为各地商人首选搭载的航行工具。大量中国商人放洋域外、竞逐财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的海外贸易亦盛极一时。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李大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