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岁,比催婚更可怕的是这个!

 邹子书库 2018-01-11

梁 乐

肿瘤知道国际医学团队

高级医学编辑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职业医学编辑,对癌症临床治疗、新技术与新药物科普内容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与写作的经验。


通过对全美30岁及以上1570975名癌症患者、26种癌症的调查研究,发现:近一半的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都是可以避免的。


这项研究涉及人数多、癌种全,堪称史上最权威的癌症风险研究之一。


01


近一半的癌症危害可以避免!


数据显示,癌症有42%的发病风险和45.1%的死亡风险与一些常见、可避开的危险因素有关,比如:吸烟、肥胖、喝酒、不健康饮食、缺乏锻炼、紫外线辐射和病毒感染等。


图片来自网络


02


吸烟仍居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的榜首


癌症19.2%的发病风险和29.6%的死亡风险与吸烟有关,吸烟仍是30岁以上患者最常见的患癌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戒烟,不仅是为了吸烟者好,更是为了防止二手烟的危险。


在中国,女性吸烟的很少,大部分都遭受二手烟的侵害,而这些二手烟正是由她们身边吸烟的人带来的。所以,为了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还是戒烟吧!


图片来自网络

03


不良生活方式也是癌症形成的一大催化剂


超重问题:在第二大癌症危险因素中,超重问题位居第一,特别是女性。在以往,我们只是认为,超重或肥胖,只是影响形象外观,或者导致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 ,其实不然,早在多年前,就已发现肥胖与癌症之间的直接关系。


你以为肥胖问题只会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No,在2016年柳叶刀发表的全球肥胖人口数据统计中,中国和美国是全世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640万人,高居全球第一。


酒: 在上期的文章中,小编就讲过酒精这个一级致癌物的危害(酒到底是抗癌还是致癌?科学证据来说话)。最近一篇研究也表明,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能导致体内血液干细胞DNA损伤,从而致癌。酒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包括:肝癌、喉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

 

不良饮食习惯:平时食物中,蔬菜水果少、加工肉或红肉多、食物中纤维素含量太少都可能增加患癌风险。还有中国的咸鱼、霉变食物,都被WHO列为1级致癌物。


缺乏锻炼:这不仅会导致肥胖,本身就可能增加患癌风险。久坐与很多癌症的发病风险有关,有研究表明,每天久坐时间每延长2小时,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就增加10%,患肠癌的风险就增加8%,患肺癌的风险则可能增加6%。而且还不会随锻炼次数的增加有所缓解。


04


紫外线和感染也是癌症风险因素


研究显示,紫外线致癌占比甚至高于病毒等感染因素占比。这可能与白种人喜晒太阳,但同时白皮肤又对紫外线易感有关。同时,欧美国家诸如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远不及我国,HPV疫苗在美国也很早普及。所以,这两点可能是我国与美国在发病危险因素中的不同之处。


防晒和接种疫苗,是减少这类危险因素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综上,这篇研究虽没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但,高比例的数字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曾预估1个美国人一生患癌的概率接近40%。目前中国发病率可能略低于美国,大致换算一下,一个3口之家可能遇上“癌”的风险几乎就是百分百!


但是,这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并非只能坐以待毙,尽量避开那些危险因素,可降低我们一半的患癌风险。


说了那么多,怎么破?


奉上一首打油诗:


看紧体重秤,

远离烟酒坑。

谷物蔬果多,

防晒不能少。

疫苗接种足,

日行六千步。


球球药探

让你最快掌握全球肿瘤药物最新动态

限量免费领取


  产品特色      



◆ 全球同步:24小时药探系统循环更新全球新药数据


◆ 最新最快:提供及时可靠的新药资讯快捷交流平台


◆ 专业高品:专家点评让你最短时间学习高品质内容


◆ 千人千面精准匹配个人需求,获取有用信息


参考资料:

1.怎样才能不得乳腺癌?

2.Miller, et, al. Proportion and Number of Cancer Cases and Deaths Attributable to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A Cancer J Clin 2017;000:000-000, doi: 10.3322/caac.21440. Available online at cacancerjournal.com.

3.30岁以上人群:只要爱自己,千万个癌症病例就可避免发生|CA最新研究

4.运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路,那我们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适?

5.酒到底是抗癌还是致癌?科学证据来说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