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永新·蜀学史料系列:常璩《华阳国志》蜀学比于齐鲁(2016)

 钟永新作品集 2018-01-11

蜀学史料

 “蜀学比于齐鲁”

整理:钟永新

 

作者常璩简介:常璩,(生卒年不详),字道将。十六国成汉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人,撰有《华阳国志》十二卷,附录一卷,叙上古至东晋永和间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史事、掌故及人物,为中国现存最早而又比较完整的一部地方志。(2016年)

 

整理者说明:本资料出自《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和卷十《先贤士女总赞论》,常璩提出“蜀学比于齐鲁”的原因在于巴蜀自文翁重视教育,史称“文翁化蜀”以后,儒学在蜀地得到广泛传播,从此蜀地人才济济,旧俗改变,文章风雅,不亚中原。这是常璩第一次提出“蜀学”的概念,主要指西汉时期的蜀地学术,与后来的“蜀学”概念有所不同。(2016年)

 

附录原文:

《华阳国志》蜀学比于齐鲁

 

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翁〕穿湔江口,溉灌郫繁田千七百顷。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承秦之后,学校陵夷,俗好文刻。翁乃立学,选吏子弟就学。遣隽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还以教授。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巴、汉亦立文学。孝景帝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

 

——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张宽,字叔文,成都人也。蜀承秦后,质文刻野。太守文翁遣宽诣博士。东受七经,还以教授。于是蜀学比于齐鲁。巴、汉亦化之。景帝嘉之,命天下郡国皆立文学。由翁唱其教,蜀为之始也。

 

——常璩《华阳国志》卷十《先贤士女总赞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