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贤成都|他凭什么被称为“中国地方志的初祖”?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22-09-10 发布于内蒙古

《华阳国志》作为中国现存最早、体制系统最完备的一部地方志书,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其地位恰如《红楼梦》之于古典文学,《史记》之于传统史学,《水经注》之于古代地学……其编纂人常璩也被后世誉为“中国地方志的初祖”。

常璩因何缘由撰写《华阳国志》?他对中国志书编纂有何贡献?为何称其开创之功永载史册?

1

年少成名、遍览群书

西晋末年,常璩出生在蜀郡江原。其家庭既是富庶人家,也是书香门第,家里长辈好读书、擅文章、喜著述。族人以“亶勤耕作,仁爱众生。百善孝先,义节忠贞。厚德謇谔,笃学致知。清心直道,国治家兴”为家训。

常璩从小耳濡目染,勤奋好学,对文学历史颇有兴趣,也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年少时便颇负才名。

不幸的是,在常璩成长的过程中,家乡蜀地战乱连天、动荡不安。先是数万流民入蜀、接着是频繁叛乱。常璩的族人也为避战祸,举家远走,迁去湖北。

而此时常璩年纪尚小,留在了江原,从那时起,他便一直留意记录蜀地的历史变迁和人文习俗。

后来,常璩因饱读诗书和家族渊源被赏识,成为了一名史官。借以职务之便,他遍览前世遗书,对巴蜀的人文历史有了更加清晰通透的了解。

而此时,其族人也大都返乡,带来了许多关于湖南、湖北等地的民间传闻,丰富补充了常璩的知识体系。

2

未受重用,亢愤著书

成汉末年,常璩入晋做官,虽官至参军,但受到东晋士族门阀的排斥,不被重用。

他敬佩司马迁,深感“一国之兴,在于良史”,遂专注于修史。在交通条件不便、信息传播困难的恶劣情况下,他实地考察巴蜀地理风情、探求询问当地居民、广泛查阅典籍资料,笔耕不辍,耗时6年,最终写就旷世奇作——《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可谓中国方志编撰史上的一个创举,该书将历史、地理和人物统一起来,把地理志、编年史和人物传结合起来,内容丰富且体裁新颖。

《华阳国志》共十二卷:一至四卷像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理志,主要记载了巴、蜀、汉中、南中各郡的历史地理;五至九卷是编年史,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初年巴蜀公孙述,刘焉、刘璋父子,刘备、刘禅父子和李氏成汉四个割据政权以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十至十二卷则更像是人物传记,主要记载了梁、益、宁三州从西汉到东晋初年的先贤士女。

此外,《华阳国志》具有鲜明的大是大非观,主张大一统,提倡民族统一、反对割据战乱;提倡惩恶扬善,弘扬正气,体现了常璩作为一名史学家的大局观念和历史责任担当。

《华阳国志》在刊行后,因其丰厚翔实的资料、生动完整的记事和精妙绝伦的编撰深受好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成为此后研究西南地区历史地理必备的典籍。

“如鉴如衡千秋笔,求真求是百代师”

纵观常璩的一生

虽遭遇艰难困苦、颠沛流离

但始终不改学史修史初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终以毕生之力写出《华阳国志》

历经岁月洗涤

其耀眼的光彩仍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END

【本文摘编,授权后,请注来源】

作者:张笑然

编辑:龙昱丹

校对:谭麟 高赛琦

审核:唐远波 赵秋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