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季进补警惕高血脂“来袭”

 蓝色天空309 2018-01-11


冬季进补警惕高血脂“来袭”

——市第二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吴农田谈高血脂防治

严冬季节,为了御寒,许多人餐桌上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越来越多,本来是给身体进补,却容易招来麻烦——高血脂。高血脂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预防和治疗高血脂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第二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吴农田。

高血脂是怎么发生的?

血脂是人体血液中所含脂类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等。

人体的血脂来源分为外源性的即从消化道吸收;内源性的即由体内合成。在人体正常代谢情况下,血脂会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血脂过高是一种代谢异常的表现,其形成原因包括先天遗传基因缺陷,脂肪代谢机制不全,或基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痛风或肝肾疾病等。

需提醒大家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不合理的饮食,“吃”出了高血脂,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一种“富贵病”。

因而,通常情况下体形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喜欢吃糖的人、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的人、长期吸烟酗酒的人、习惯于静坐或运动不足的人、生活没有规律的人都是高危群体。另外,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也是高血脂易发群体。

高血脂有哪些危害?

高血脂对人体有重大危害,如不加以控制,或可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其危害一般表现为:会加大血液的粘度,危害循环系统中的微循环灌注,使毛细血管淤滞,并降低红血球的电泳能力、变形能力;会危害冠状动脉,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沉积移动,降低血液流速,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导致血压升高……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还是出血性脑中风、心肌梗死、心脏猝死、肝部功能损伤、机体细胞功能损伤、内分泌失调、胆结石、胰腺炎等疾病的重要诱因。

查血脂时需要注意什么?

血脂水平容易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如有的人平时空腹血脂正常,吃了炒鸡蛋两小时后到医院去抽血查血脂,血脂水平会比平常空腹时水平高出许多。而短时间的饥饿,导致人体调用贮存脂肪使血脂暂时升高。因此,到医院检查血脂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确保检查结果更加可靠。

1、采血前应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既不能为了结果“好看”而刻意节食或吃素,也不宜大鱼大肉,否则容易影响医生对平时血脂水平的判断。

2、采血前3天内不宜大量饮酒。大量饮酒可抑制脂蛋白酯酶活性,使肝脏合成“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固醇)增多,清除速度减慢,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影响检测结果。

3、采血前24小时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运动量过大、过强,会导致血中的脂肪酶活性增加,血脂相应降低,影响检测的真实水平。

4、采血前须空腹。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容易受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响而升高,因此建议抽血前12小时内不要吃任何食物。采血前一晚可以少量饮水(一般不要超过500毫升),但当日晨起检查前尽量不喝水(若需服药要少喝水)。

5、采血前一晚正常服用降脂药,当天早上无需停用其他日常治疗药物,但应告知医生所服药物的种类与剂量。

6、采血前至少静坐休息5分钟,不要在等待化验时四处走动。采血时一般取坐姿。研究表明,人如果躺下,5分钟后胆固醇就开始下降,20分钟后可降低10%~15%;如站立20分钟,胆固醇可降低6%~10%。故一般要求检查者在验血前静坐5分钟~10分钟,且每次抽血姿势应保持一致,这样对化验结果影响最小。

7、有创伤或感染时不建议测血脂。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死等,尤其是急性感染期,血脂会明显异常。因此,应在无急性病、感染、外伤、手术,身体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

高血脂症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降脂药物主要分为:降胆固醇(C)为主、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既降胆固醇又降甘油三酯等。

而对于高血脂的预防,则要坚持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的生活方式,做到定期检查,必要时还需配合药物治疗。

高血脂症的饮食原则是“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平时生活中,要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和文娱活动,不吸烟、不酗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45岁以上肥胖者、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应酬者、精神高度紧张者,都属高发人群,建议每年应检查一次血脂;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用药物治疗。

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冬季进补时,更要科学合理,切不可盲目乱补。大蒜、洋葱、香菇、黄瓜、红薯、茄子、花生、绿豆、山楂、木耳等都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而蛋黄、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如肝、脑、腰等含胆固醇相当高,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此外,油炸食品、甜食、咖啡、酒等也要尽量控制。吴农田提示,强化自我保健意识,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