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个儿子,十六岁的时候被封为河间王。 西汉前期的诸侯王,都是生在富贵乡中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的多,为非作歹的多,胡天黑帝的多。 但这个刘德却是个崇尚儒术,好学有德的人。《汉书》中称刘德“好学修古,实事求是”;《史记正义》说他“行居造次皆儒”,他对儒家经典,达到几乎痴迷的程度。
另外,河间王刘德品德高尚,他自己花重金搜集来的图书却毫不吝啬,令人大抄特抄,分享流传,还派人把《周官》、《左传》、《毛诗》等珍贵图书送一份给汉武帝。 而刘德本人,也不是仅仅好读书而已,他的言行完全按照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连所听的音乐也都是符合儒家经典要求的雅乐。《汉书》中称他“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在世人的眼中,他并不完全是一个权贵,而是一个谦谦君子。因而,在他的周围,吸引了大量的士人学子,山东河北等省份半个中国的儒生们为之倾倒,望风景从,刘德俨然成了士林领袖! 这一下,引起的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关注!这位哥哥这样招揽人心,目的何在?他是何居心啊?
刘德来京都长安朝见,汉武帝就使招了,他开始假惺惺地装出一副好学的样子向这位同父不同母的二哥请教治国安邦的学问。 刘德是谦谦君子,倒也真没把自己当外人,皇上问什么,自己就说什么,而且连皇上没问到的,他也都说了。《汉书》中记载,刘德这次来长安,总共发表了三十多通言论。而且,刘德也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刘德所言无不以儒家经典为依据,每次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以非常简练的语言阐发出深刻的道理。长安城一时为之倾倒,士农工商无不对这位贤王钦佩有加。
刘德和汉武帝在一起,谈论起点什么事儿以后,刘德滔滔不绝,子曰诗云,汉武帝“问以五策,献王輙对无穷”。——汉武帝就问了五件事儿,他河间王引经据典一下子说起来没个头了!真有学问啊。 听着听着,汉武帝的脸色就沉下来了,心想我这皇兄咋就不知道孬好话呢?他还真当成我向他请教了! 汉武帝是千古明君,心里恼怒万分,真想先照腚一脚把这个混蛋老哥踢得远远,再命人抓过来杀掉! 但汉武帝哪会这样办呢,他当时是轻描淡写地对刘德这样说:“想当年商朝的开国君主汤王封地不过七十里大小,周文王的封地也不过百里范围。朕的老哥您的封地可比他们大多了。您好好努力吧!”说完以后,汉武帝面无表情地转身回宫。 真是明白人不用细说!河间王刘德直如醍醐灌顶,仿佛是晴天霹雳,这才明白这位皇帝老弟的真实想法。乖乖隆地东,这可不是玩的啊。他刘德醉心学问却不知道危险已在身侧,他随时有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可能。自己的才高德高、粉丝众多已经引起皇帝的大大猜忌。 刘德从长安回到封地河间以后,书也不看了,士人也不见了。开始享乐人生,整日里把自己沉湎于酒色之中,开始享受肉林酒池的奢华生活,多纳美女姬妾,天天杯中酒不空,就这样过了不多久,他刘德一命呜呼!死了。
老温写这段故事时,都想流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