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泉读史【4】王莽篡汉与大黄布千

 闻道山人 2018-01-12



研泉读史【
4】——大黄布千

北泉轩

 

问题导引。大型花钱大布黄千,或为辽金之物,而深意难解。握在手中,坚实厚重,规制精整,图案颇有创意。正面布首园穿处,化作小钱大泉十五。虽为悬针篆体,但字划稍感敦厚。背面上周环列七星,祥云两朵;下有蛇、鹤,中立男女,博衣冠带。令人产生遐想。虽非到代珍品,却也不失雅趣。此布通高100毫米,上宽27.5毫米,下足宽42毫米。厚度5毫米。重量近87克。中间束腰。材质橙黄。裸露处金辉闪烁。

                    研泉读史【4】王莽篡汉与大黄布千研泉读史【4】王莽篡汉与大黄布千

 
妻舅当国,王莽篡汉。后党擅权,或为初始。然聚敛钱财,金融监管,似乎也是首创先例。原以为大布黄千甚罕,其实不然。同中泉三十、壮泉四十相比,相对多见。大布黄千是历史上标志性货币,铸工精整,悬针篆烙印不朽。但唯物审鉴,名实不符。典型布币形状,通高一般56毫米左右。上首园穿,下贯竖线。右边上下竖列“大黄”,左侧上下“布千”。泉界习惯上皆认可读作大布黄千,其实以讹传讹。读了北京师大赵平安先生的研究,我们似乎应该把错误的认读纠正过来。请研析下文,

【转帖】:

 大布黄千”的读法及其蕴义——学术史中的一例个案研究

赵平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市100875

文章内容:华夏考古2006年第467"大布黄千"的读法及其蕴义——学术史中的一例个案研究赵平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市100875)关键词:王莽;大布黄千;大黄布千;布货十品摘要:作者在系统地回顾了王莽大布的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重新爬梳了有关材料,认为"大布黄千"的正确读法应为"大黄布千".:,,,:,(大布黄千)(大黄布千).从居摄二年(公元7)到天风元年(公元14)短短数年问,王莽对币制先后进行了四次改革.其中第三次是在始建国二年(公元10),推行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所谓"宝货"."五物"是指金,,,,贝五种币材,"六名"指金货,银货,龟货,贝货,泉货,布货,"二十八品"指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泉货六品,布货十品.本文讨论的"大布黄千"属于"布货十品"中的一种.《汉书?食货志》对"布货十品"有扼要介绍: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日"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宝货"制颁行以后,"百姓愦乱,其货不行",王莽很快又推行了第四次货币改革,罢大,小钱,改行"货泉"(圆形方孔,重五铢,值一),"货布"(形似古代的两足布,重二十五铢,值二十五),把原来重十二铢的大钱规定与重五铢的货泉等值,允许继续流通六年.因此,"布货十品"的流通时间实际上很短.但尽管如此,历代流传及近来考古发掘实物仍然不少,门类也很齐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类货币的铸造量以及后人对它的宝重程度.为了讨论方便,先将"布货十品"实物文字移写如下:1.小布一百2.幺布二百3.幼布三百4.序布四百5.差布五百6.中布六百7.壮布七百8.第布八百9.次布九百10.大布黄千前人指出《食货志》"厚布""序考古文物研究布"之误,"弟布""第布",都十分正确."""",形体相近,班书作"",系后来传抄致讹;""""是一对古今字,《汉书》好用古字,""写作"".这样实物上的小布,幺布,幼布,序布,差布,中布,壮布,第布和《食货志》可以一一对应,"大布黄千""大布"莫属.这些都没有疑义.问题是,"大布黄千"究竟应该怎么读?事实上,自古以来它就有两种读法.一种读作"大黄布千"(下文或称第一种读法).早期因为把""误为"",读作"大黄布刀".洪遵《泉志》:大黄布刀,旧谱日:"重七铢,长二寸三分,文日大黄布刀."张台日:"此亦王莽所铸,文日大黄布刀,莽自言黄虞之后,又改平帝定安太后为黄室主,即大黄,莽之自称也."洪遵是宋代人,在他之前,"大黄布千"的读法就已经存在了.明郎瑛《七修类稿》,清吴文炳和吴鸾《泉币图说》,谢望《钱式图》等都从其读.另一种读作"大布黄千"(下文或称第二种读法).如清人丁传日:《泉志》所载大黄布刀,沿误日久,今以《汉书?食货志》及新莽所铸诸布核之,当作大币横千,旁行读之,文意自显,盖莽所铸币,自小布一百起,次第至大布是为布中之第十也,故名"大布",其值当千,故称横千,""字即"".古横,衡二字通.[]丁传是乾隆诸生,和他读法相同的有初尚龄《吉金所见录》-8],盛大士《泉史》_9],许光恺《选青小笺》¨..,戴熙《古泉丛话》¨,拾古斋主人《拾古斋泉贴》_1.在清代,第二种读法实际上已经居于主流地位,而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上个世纪1980年代以后,有人根据居延新简的资料,又重申过第一种读法¨,也未能改变这种状况.现今各类博物馆的展览说明,各种与钱币相关的出版物以及网络文章,大多从第二种读法.刚刚出版的由唐石父先生主编的两种主流着作《中国古钱币学辞典》-1和《中国古钱币》¨情况也是如此.这些说明"大布黄千"的读法虽然有了一定的倾向性,但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有必要继续深入探讨.基于以上认识,最近我们系统回顾了王莽大布的研究历程,重新爬梳了有关材料.我们认为只有第一种读法是正确的,大布币文应读作"大黄布千".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第一,""字的意义.由于当千大布多了一个"",导致了它与其他九品在币文形式上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长期以来的歧说.因此对""字的解释至关重要.过去第二种读法把""看作""的通假字,意思为相当,把当千大布理解为大布相当千钱,表面看似乎可通,实际上并不符合当时的语言习惯.汉代人在这类""的位置上一般用"",《汉书》,汉简中类例甚多,莽币"小泉直一"也是很好的例子.当千大布在"布货十品"中面值最大,币名的""应有其特定的含义.我们认为张台的说法是有道理的.王莽即天子位时的诏书说: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属.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敢不钦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日新.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大布黄千"的读法及其蕴义——学术史中的一例个案研究制.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呜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福皆纯黄,其署日"新使五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_6_.王莽自称黄帝之后.而黄帝可以省作黄,《史记?韩非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汉书?魏豹田儋[]信传》:"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_1两处""字都指黄帝.大布币文冠以"",和王莽改平帝定安太后为黄室主,服色尚黄,使节旄旖皆纯黄一样,都和王氏自称黄帝之后有关.这种做法和后世钱币上印有或铸有标志性的领袖头像多少有些相似之处.其次,从结构特征看.王莽"布货十品"币文最为本质的特征是它的"币名+面值""名词+数词"结构,第二种读法把"大布黄千"理解为"名词+动词+数词",与其他九种迥乎不同.而读作"大黄布千"理解为"大黄布+"

 

大黄布千,概念明确,脉络分明,或可共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