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能够瞬时框取局部形象, 并且令瞬间变为永恒, 这既是一种对现实真实的纪录, 也是一种对社会真实的反应。 然而,纪实摄影同样具有艺术的特性, 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说 提出决定新瞬间理论的布列松, 以及法国著名摄影大师罗伯特-杜瓦诺, 细细观察他们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纪实摄影作品) 往往不但其纪录的事件耐人寻味, 通过艺术角度如用光、构图、瞬间抓取等方面 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比如布列松拍摄的《巴黎穆费塔街》这张作品, 作者采用瞬间抓取的手法, 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 前提下给与被摄体以完美的形势。 这张作品首先打动我们的是小孩子 那纯真自然的表情——好像刚刚 完成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兴冲冲走在回家的路上,把儿童 那种天真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叹服摄影家 对瞬间的敏感、对构图尺度的把握 都是那么天衣无缝,深层次 体现了摄影的艺术价值。 如果从点线面艺术的角度来看这幅作品, 顺着两个酒瓶的延长线与腿的汇合, 正好构成一个代表胜利的“V”字, 恰好表现欧洲二战胜利后, 普遍人们的心情。一幅好的作品就是 通过艺术的手段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此外,布列松的摄影作品还有如下特点:
一. 留心几何图案 从布列松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 几何学在他的照片上发挥重大功能, 垂直线、水平线、对角线、曲线、 三角、圆形、方形之类, 集合而构成美丽的画面, 甚至成为了相框,当你 在街道上散步拍照的时候, 不妨多留意这些图案。 二. 要耐心等待
“决定性瞬间”这句名言, 可以理解为事情自己突然发生, 亦可理解为忍耐的等候, 即是说,等待照片里每样元素︰ 人物、背景、构图及其他东西, 都成为完美的时候,才拍照。 当然这不代表无止境等待, 但稍为增加我们的耐心,绝对有好处。 三. 要表现世界各地的人文,风情
布列松到过印度、全欧洲、美国、 中国甚至非洲,几乎就是环游世界了, 他甚至在印度居住了一年, 以浸淫于当地的文化。 透过观察及学习别人的生活, 他拍出来的作品更有意思。 拍摄我们的社区当然好, 但游历四方,能触发 摄影灵感,亦可扩阔眼界。 四. 一镜走天涯
布列松工作的时候,会用不同的镜头, 但他自己拍摄时,其实只用他的50mm, 他的相机早就变成他的眼睛。 的确,我们可以的话, 都值得尝试不同的镜头, 因为确实有所不同, 但继续下去的话, 就应该专注并习惯同一支镜头, 于是你就可以随时随地构图, 在脑中便知道用相机 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五,善用框式构图 布列松最早作品多用框式构图, 框式构图不仅能表现较好的空间感, 还能表现框内,框本身 和观看的人三个层次。 六. 学懂不显眼
要拍摄出街道自然的一面, 就要学懂别惹途人注意, 布列松甚至会用手巾包着相机, 减少触目程度。 看过他的录像,就可以发现 他拍摄时非常敏捷,又快又俐落, 并且尽可能隐藏自己, 我们街拍时也可以学习, 看到好的场景,就快速起拿起相机, 然后拍摄,在别人注意到你之前就完成。 七. 以画家的眼光看世界
其实布列松进入摄影世界之前, 他可是先对绘画产生兴趣, 然后他更把绘画的美学套用在摄影上, 更有趣是,当他年纪再大, 却又回到了绘画的世界。 这里是一个启示,我们不要只看摄影作品, 事实上多留意其他视觉艺术 同样可以激发摄影的创作。 八. 向前看
曾经有人想讨好布列松, 将他的经典作品全都印出来挂在展览室内, 然而布列松看两眼就走了, 他并不驻足沉醉自己的作品。 或者我们每人都有一些很满意的作品, 懂得欣赏是好,但谨记提醒自己, 必须向前看,拍出下一张更好的作品, 否则沉迷在过去,永远只能原地踏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