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种大灭绝的幕后真凶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如果说地球上那5次超大规模的物种灭绝都是由小行星充当黑手,那么,其他众多的一般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的凶手又是谁呢?

 

惨象环生的系列“物种大灭绝”

人类能出现在地球上并延续到今天,真是非常幸运——这句话不是诗人的慨叹,而是生物学家们在研究物种演化历史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因为自生命起源到现在的数十亿年间,地球上大约出现过数十亿个物种,而现存的物种只有大约数百万个,换句话说,就是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99%以上都灭绝了。这个现象表明,物种灭绝真正是一个在地球上不断上演的生命惨剧。

但那么多的物种究竟是如何被剥夺了生存权的呢?研究证实,约三分之二的物种灭绝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的物种零星地、小规模地灭绝,以这种方式导致的灭绝被称为背景灭绝;剩下的三分之一的灭绝,则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好像许多物种同时遭遇了某个恶魔的吞噬,一起灭绝了,这种方式导致的灭绝被称为大灭绝。

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地球上曾经上演过5次超大规模的大灭绝:第一次发生在4.4亿年前,当时种类繁多的甲壳类和软体类动物退出了地球舞台;第二次发生在约3.65亿年前,那时有多种类的海洋生物遭到集体重创;第三次发生在约2.5亿年前,当时多种类的两栖类和哺乳爬行类动物,一同悲壮消亡,成为地球出现生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大灭绝;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当时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这次包括庞大的地球霸主恐龙在内,许多物种被开除出了地球圈。

不过,细心的科学家还发现,大灭绝事件并非仅仅发生过这5次。统计数据显示,大灭绝在历史上共发生过大约23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周期性。其中5次是超大规模的,就是现在被人们熟知的这5次大灭绝,而其他的则是较大规模的。他们还发现,大灭绝事件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规模每增加一倍,发生的几率就减少四分之一,也就是说,灭绝事件规模越大,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挡不住的灾星?

那么大灭绝惨剧为何会反复发生呢?长久以来,这一直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谜题,其中以恐龙灭绝之谜最为典型。于是,后来形形色色的“恐龙灭绝答案”不断地被提出,有的提出气候变化、火山喷发是主要因素,有的说是哺乳动物把恐龙蛋吃光了,有的甚至荒谬地说是恐龙集体自杀造成的,是被外星人吃光造成的等等。直到上世纪末出现的一个恐龙灭绝新理论,才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1980年,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路易斯·阿尔法雷兹提出,恐龙灭绝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证据是他发现处于恐龙灭绝时期的岩层含有高浓度的稀土元素,而稀土元素在地球岩层中稀少,但在陨石中却含量很高,这种现象表明在恐龙灭绝前,曾经有一颗大陨石跟地球相撞。10年过后,人们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直径长达180千米的陨石坑,这被认为就是那次撞击留下的。后来,科学家提出,几乎所有的大灭绝惨剧,都是灾星——飞向地球的小行星一手导演的,并由此形成了“小行星灭绝理论”。

但到了本世纪初,随着一些新证据的出现,小行星灭绝理论受到了质疑。美国科学家发现,在其他地质时期也存在曾经发生过陨石大撞击的迹象,但是当时的化石分析却没有发现生物物种大灭绝的信息;同时新的化石分析显示,第三次生物大灭绝是个漫长的过程,历时数十万年,并不是一次性撞击带来的突发性灾变;而且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大灭绝惨剧发生之间,还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大灭绝事件,但没有任何矿物学证据能够表明,在此期间曾经发生过一连串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此外,在恐龙之外的其他大灭绝惨剧发生之前,科学家们也没能发现有小行星撞击的证据。至于在恐龙灭绝时期出现的“外星元素”,科学家认为,因其数量少,并不具备制造超级规模大灭绝的能力,或许它只能证明在那个时期曾经有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由此看来,小行星灭绝理论的说服力还是有限。

 

谁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如果小行星不是幕后黑手,那又会是谁呢?最近,我国研究人员猜测,幕后黑手很可能是地球自身的“大规模造山运动”,因为地球自6亿年前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以后至今,共发生了11次大膨裂,这其中的5次形成了大规模造山运动,而这5次造山运动开始的时间与那5次超大规模的物种大灭绝发生的时间,都有惊人的吻合。例如第5次大规模造山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时间始于6500万年前,这恰好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一致,而其他一般规模的大灭绝,也和低一级或更低一级的造山运动有时间上的吻合。

那么,大规模造山运动为什么会直接导致物种大灭绝呢?那是因为地球发生膨裂后,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而且造山过程还时常伴有地震发生,并由此导致气候发生急剧变化。这些突然降至的天地大环境变化,就破坏了原来环境里“土著生物”的生存根基,于是让它们断子绝孙了。如原来生活在海洋里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繁殖一直在海洋表面进行。当第一次大规模造山运动开始后,导致海水退去,浅海变成了陆地,这就迫使那些底栖和生活在海底的无脊椎动物,无法继续繁殖了。再如,大多数鱼类也是在浅海中进行卵生繁殖,两栖类动物的卵和幼年期仍然也离不开海水,所以当第二、三、四次大规模造山运动开始后,再次导致海水退去,这就让它们无法繁衍下去了。

当第五次大规模造山运动开始后,不可一世的恐龙等动物和植物,也被以断子绝孙的方式剥夺了集体生存权。以恐龙为例,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胚胎死亡率增加。由于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这就直接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因此,不可一世的恐龙们也不得不和地球永别……

应当说,这个新猜想有一定的说服力,因为它把大规模造山运动和气候变异、地震等因素自然而然地综合到了一起。此外,它与小行星撞击也不冲突,因为或许正是宇宙环境的变化和小行星撞击等因素的存在,才触发地球板块发生变化,并由此引发了造山运动。当然,猜想总归是猜想,要真的成为理论,还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持。不过,随着考古新发现逐渐增多,系列物种大灭绝的幕后黑手终究能够原形毕露的。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杂志文章 欢迎您关注大科技公众号:hdkj199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