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世说新语 贤媛第十九

 费眼图书 2018-01-12

 

  贤媛,即贤淑的女子,所记多属才德兼备的女子轶事。对女性给予关注,为本书一大特色。

  

  陈婴,是东阳人。年轻时注重道德修养,所以在乡闾受到称赞。秦末天下大乱,东阳地方广大群众想推他做盟主,陈母说:“不可以!自从我嫁到你们陈家来,总是过着贫贱的生活,一朝忽然富贵,这不是好事。不如把队伍交给别人,事成之后,稍为得点好处;如果事情不成功,那么祸也有所归属。”

  

  汉元帝后富有许许多多美人,于是命令画工绘制美人的相貌。若有呼唤,就翻开图画本召她进来。其中有些模样平常的,就贿赂画工,从中作弊。王昭君长得非常美丽,决心不干这种行贿勾当,画工就诋毁她的容貌。后来匈奴使者来求和,并向元帝请求美女。元帝允许把昭君充数。等到召见那天,元帝(见到昭君美貌)极为可惜。可是名字已经送去,不可中途改易,于是只得让她成行。

  

  汉成帝宠爱赵飞燕,飞燕在成帝面前进谗言,说班婕妤暗中用巫蛊诅咒皇帝。于是对班氏进行审问。班婕妤供辞称:“妾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做好事尚且不蒙受福祉,做坏事希望得到一些什么呢?假如鬼神有知的话,一定不会听从邪恶的上诉,如果无知,诅咒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不会做这样的事。”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把曹操后官中的美女全部召来侍奉自己。后来曹丕害病,他的母亲卞太后去探望病情,一进门,就见到所有供使唤的都是曹操过去所宠爱的女子,卞太后问她们:“是什么时候来这里的呢?”她们回答说:“从伏魄那天就过来了。”卞太后听了就不再往前走,叹气说:“禽兽不如的东西,早就应该死去了!”一直到曹丕举行葬礼那天,竟也不驾临。

  

  有个赵姓家的母亲,女儿出嫁时,教训女儿说:“你要小心谨慎,不要做好事。”女儿说:“不做好事,难道做坏事不成?”母亲说:“好事尚且不能做,何况坏事呢!”

  

  许允的妻子是卫尉卿阮共的女儿,河年太守阮德如的妹妹,容貌十分丑陋,举行交拜礼后,许允(一见就走出洞房)不想再进去。全家人忧心如焚。这时,恰好有贺害到来要见许允。新娘叫丫鬟去看客人是谁?丫鬟看后,回来回答她说:“是桓郎。”所谓桓郎,就是沛国桓范。新娘说:“不用担心,桓范必然会劝他回到洞房来。”果然,桓对允说:“阮家把容貌最丑的女儿嫁给你,一定含有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许允于是重新进入洞房。刚接触新娘的面貌,立即又往外走。新娘料定他这次去后不会再回来,便牵住他的衣襟要他留下。许因而对她说:“女人须具备四德(按:《周礼》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四德),你有其中几项?”新娘说:“我所欠缺的只是容貌。然而读书人应有百行,你又有几项?”许充说:“我都具备。”新娘说:“百行以德居第一,你好色不好德,怎么说部具备呢?”许充听了感到惭愧。于是夫妇合好,互相敬重。

  

  许允做吏部郎,所引用的人大多数是他的同乡。魏明帝知道这情况后,派武士把许拘捕。拘捕时许妻出来告诫丈夫说:“英明的君王,只可讲道理,不能求情。”魏明帝质问他,许允回答说:“古人说:‘举尔所知。’我的同乡,都是我所知道的。陛下可以进行考察,看他们是否称职?若不称职,臣愿受处分。”考察结果,这些人都尽忠职守。于是把许允开释。由于他被捕下狱,衣服已损坏,诏书特赐给新衣。

  先是许充被逮捕时,全家大小都哭哭啼啼,唯有他妻子若无其事。她说:“不用担心,很快就会回家的。”同时,煮好小米粥等他回来吃。不久,许允果然释放回家。

  

  许允被司马师杀害,门下的人匆忙把这消息告诉他妻子。妻子正坐在机上织布,听后神色不变,说:“早知道会有今天这样的事情发生”。门下的人想把许允两个儿子藏起来,许妻说:“不关儿子们的事。”后来,全家迁居许允墓旁,司马师派钟会前来查看,并且说:“如果许允的儿子才华出众,和他们的父亲一样,就把他们抓起来。”许允的儿子请教母亲(该如何办?),母亲说:“你们兄弟虽然很好,但是才具不多。他来时,你们和他谈话,尽管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好了,用不着担心。也不要因父亲的享过于悲哀,要看钟会如何表示而定,适可而止。还要少问朝廷中的事。”儿子一一听从。钟会回去后,把所见所闻一一汇报上去,结果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九王广娶诸葛诞的女儿为妻。洞房之夜,开始交谈。王对妻子说:“新娘神态面色都很卑下,半点不象公休。”妻子回答说:“大丈夫不能略似彦云,却要妻子跟英雄豪杰相比!”(按:王广无礼,嘲笑妻子,并当面称她父亲诸葛诞的字;妻子只好也称丈夫父亲王凌的字,用以相敌。)

  

  王经年轻时家境贫寒,做官后达到二千石俸禄的地位,母亲对他说:“你本来是穷人家的孩子,做官做到二千石,我看就算了吧。”王经不听母亲的劝告,后来做了尚书。(在曹魏王室与晋王司马氏的权力斗争中)王经站在曹氏一边,不忠于司马氏,结果遭到途捕。当他向母亲辞别时,流着泪说:“只因没有听从母亲的教诲,才有今天。”母亲脸上看不出有半点悲戚,对儿子说:“做儿子当孝,做臣子当忠,你忠孝两全,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呢?”

  十一

  山涛和嵇康、阮籍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结为金兰之交。山涛的妻子韩氏,觉得丈夫与这两人不是一般朋友,就询问山涛。山公回答说:“我长到这个年纪,认为可以做朋友的,只这两人而已。”妻子说:“古时候信负羁的妻子,也曾经亲自看过狐偃、赵衰,我想偷看嵇、阮一眼,可以吗?”有一夭,嵇、阮来到山涛家,韩氏劝涛把客人留住过夜,并准备酒肉招待。夜里,她从墙缝中看他们,一直看到天色黎明。山涛进入内室,说:“这两人怎样?”妻子说:“你的才气远远比不上他们,只可在见识度量方面做他们的朋友。”山涛说:“他们也常常认为我度量较好。”

  十二

  王浑的妻子钟氏,生了一个女儿,为人贤惠。王武子想给妹妹挑选一个好的对象,很久未能物色到。有个军人家庭出身的少年,英俊而富有才气,给武子看中了,想把妹妹许配给他。回家把这件事禀告母亲,母亲说:“如果真的有才能,门第可以不论。但必须我亲自看过。”王武子设法要这位少年参在一群人中,让母亲在帷幕后观察。事后,母亲对武子说:“穿着这种衣衫的那个少年,是不是你所挑中的呢?”武子说:“是的。”母亲说:“这人的才气,足够使他出类拔革;然而由于门第低微,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可以发挥他的才能。我看他的体形、骨骼,必然不会长命,不可和他缔结婚姻。”武子顺从母亲所说。几年后,这军人子弟果然死了。

  十三

  贾充先前的妻子,是李丰的女儿。李丰被杀害后,贾充与妻离婚。妻子还受到株连,被罚往边疆,后来遇赦还家。这时,贾充已娶郭配的女儿为妻。晋武帝(由于十分信任贾充),让他有左、右两位夫人。可是李氏(从边疆回来后),始终住在外面,不肯回贾家。郭氏对贾充说,想去看望李氏。贾充说:“她个性刚强,又有才气,你还是不去的好。”郭氏坚持要去。于是穿戴整齐,带了许多丫鬟前去。一进门,李氏起身迎接。彼此见面之下,郭氏不知不觉双膝软了,跪下去一再行礼。回到贾府,把情况如实告诉贾充。充说:“我早就告诉过你她是个什么人。”

  十四

  贾充妻李氏撰写了以《女训》为名的一部书,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李氏所生的女儿,是齐献王王妃。郭氏的女儿,是晋惠帝皇后。贾充去世,李、郭两人所生女儿都想自己的母亲与贾充合葬。为这件事争执了一年之久未能决定。直到贾后彼废,李氏与贾充合葬之事,才最后确定下来。

  十五

  王昶的儿子王湛,少年时无人与他议婚,自己请求与(门第不高的)郝普的女儿结婚。他的父亲因儿子从幼便有“傻”名,加以又无人议婚,就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允许郝家这桩婚事。婚后发现女子德貌双全,主下儿子王承,成为王家做母亲的典范。有人问王湛:“你怎么知道她是个好女子?”他说:“有一次见她在井上汲水,容貌行动和平日一样安娴,别人看着她,也没有不良反应。所以知道她。”

  十六

  (王昶另一个儿子后来做了)司徒的王浑的妻子,是钟氏之女,太傅钟繇的曾孙女,也有文才与美德。钟、郝是妯娌,向来相亲相爱,互相尊敬。钟氏既不因为出身贵族而轻视郝;郝氏也不因为门第下贱而在钟面前低声下气。东海太守王安期家里都以郝夫人定下的规矩为准则,京陵侯王浑家里所奉行的,是钟夫人的礼节。

  十七

  平阳太守李重,是奏州刺史李康之子,中夏名士。当时的人把他与太尉王夷甫相比。小人孙秀开始享权时,想树立威信。认为尚书令乐广是众望所归,不可杀;比李重地位更低的人不足杀。于是就决定威胁李重自尽。起初,李重在家,有人从侧门进来,从发髻中取出一纸奏疏给他看。他看后,脸色大变,走进内室送给女儿看。女儿一见,大声直叫完了!李重已知晓女儿的意思,出来后就自杀了。这个女儿见识高明,李重遇到任何事情都和她商量。

  十八

  周浚做扬州刺史兼安东将军时,一天出门打猎,遇上了暴雨,便到汝南李氏家暂避。李氏富有家产,当时家中没有男子,只留下女儿名络秀的在内。听到外面有大官到来,就和一个婢女在里面杀猪宰羊,操办了几十人的酒肴饭食,样样都很精美,而且没听到有说话的声音。周浚命人偷偷去窥看,只见到一个女子,相貌非常。周浚因而托人作媒请求这个女子做他的小妻。女子的父亲和兄长都不肯答应。络秀说:“我们家门第低下,何必舍不得一个女儿呢?倘使能与贵族联姻,说不定将来会有莫大的好处。”她父亲和哥哥只好同意。以后,络秀生下了周伯仁兄弟三人。做母亲的对伯仁兄弟说:“我之所以降身屈节,嫁到你周家做小妻,就因为希望张大李家门户。你们如果不把我李家当作嫡亲看待,我这条老命也不愿再宵在世上。”伯仁兄弟自然一切都听从母亲的。从此,李氏在社会上受到了很体面的待遇。

  十九

  陶侃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但是家境非常贫穷,和母亲湛夫人住在一起(过苦日子)。同郡有个叫范逵的,平日颇有点名气。因被推荐做孝廉,来陶家投宿。时值寒冬,冰雪铺天盖地,已经有好几天了。陶家四壁徒立,一无所有。可是,范逵带来的仆从、马匹极多,侃母湛夫人对儿子说:“你尽管到外面去留客,一切我自然会张罗的。”湛夫人头发长到拖地,她剪下长发,做成两卷假发,卖到市上,换了几斛米,又把屋子里的木柱砍下,劈一半做柴烧。同时,把草垫拆散,用作马的饲料。到了晚上,已办好一席相当精美的家宴。范逵的仆从也得到适当的招待。范逵不但赞赏陶侃的才气和言谈,更对他的深情厚意,感到不安。第二天起身告别,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不觉送出将近百里。范逵说:“路已远,你该回去了。”陶侃还想再送,范逵说:“回去吧,到了洛阳,我一定宣扬你的优点。”陶便转身国家。范逵到洛阳后,就在羊啅、顾荣这些名流面前称赞陶佩的为人和才干,使陶侃大获声誉。

  二十

  陶侃青年时期做过(小小的)鱼梁官。有次曾托人带了一陶瓮腌制的小鱼,送给母亲。陶母把鱼封好交给来人,要他带回去,并回信责备陶侃说:“你做官,把经管的公物送给我,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使我增加了忧虑!”

  二十一

  桓温乎定四川,收李势之妹做小妻,十分宠爱,平常把她安置在书斋后面。温妻南康长公主开始不知道,后来听到消息,立刻带领儿十名丫鬟,个个拿着刀子前去袭击。走进房,遇见李氏正在梳头,头发拖在地上,肌肤洁白如玉,放出光泽。她(忽然见到这些来意不善的人)脸色丝毫未变,从容他说:“国破家亡,无心来到这里(享受荣华)。今天如果被您杀掉,正好了却我的心愿。”公主听罢,带着羞愧退了回去。

  二十二庾玉台是庾希的老弟。希被杀,玉台也因株连将被处斩。玉台的儿媳是桓温之弟桓豁的女儿。(得到消息后)披散着头发,赤着一双脚,向桓温官府走去。门卫不准她进去,她严厉地大声叱骂说:“是什么小人?我伯父的门,难道不听我上前进去!”说着,便冲了进去。见到桓温,又哭又叫,满口求情说:“庾玉台要别人搀扶才能行走,有一只脚矮三寸,还能够造反吗?”桓温听了,笑着说:“想必是侄女婿在着急了吧!’于是下令宽恕玉台一门老少。

  二十三

  谢安妻刘夫人张挂帷幕,让丫鬟们在里面唱歌弹奏,允许谢安观看片刻,就把帷幂放下。谢请求再掀开帷幕,刘夫人说:“恐怕有伤您的盛德。”

  二十四

  车骑将军桓冲不喜欢穿新衣,他的妻子故意在他浴身后送给他新衣。冲大发脾气,叫人赶快把新衣取走,他妻子又命人把新衣再次送来,并且传话给他:“衣不经过新的,怎么会成为旧的?”桓听了大笑,便把新衣穿在身上。

  二十五

  王羲之的妻子郗夫人,对郗愔、郗昙两位老弟说:“王家见到谢安、谢万兄弟到来,倾箱倒箧(尽其所有馈送他们);见你们来到,却平平淡淡而已。你们可无须再去。”

  二十六

  王凝之的妻子谢夫人(即谢道蕴)嫁到王家后,很瞧不起凝之。回到娘家,表现极不快乐。(他的叔父)谢安宽慰他说:“王郎是逸少的儿子,人长得也不错,你为什么这样抱怨呢?”她回答说:“我一门之内,叔父就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就有封(谢韶)、胡(谢朗)、遏(谢玄)、末(谢琰)。想不到天地之间,竟还有王郎(这样的人)!”(按:叔父以及群从兄弟,究竟指谁?历来说法不一。)

  二十七

  韩康伯的母亲,靠在一把古儿上,古几已损坏了。卞鞠讨厌见到它,想换去。韩母说:“我着不靠在这把几上,你怎么能够见到古物呢?”

  二十八

  王江州的夫人(谢道蕴),对(他的弟弟)谢玄说:“你为什么总不见长进?是一些世俗的事务分散了你的心呢,还是天分有限?”

  二十九郗嘉宾去世后,他妻子的兄弟几次想把妹妹接回家来,妹妹始终不同意。她说:“生,纵然没有和郗郎同居一室,死,难道可以不同埋一穴!”

  三十

  谢玄非常敬重他的姐姐,张玄常常称赞他的妹妹,想与谢玄的姐姐抗衡。有个叫济尼的出家人,经常出入张、谢两家。别人问她:“这两位夫人究竟谁胜?”她回答说:“王夫人精神情致,萧散而开朗,具有竹林七贤的风度与气概,顾夫人的心,冰清玉洁,也算得是闺房小姐中的佼佼者。”

  三十一

  吏部尚书王惠,有一次去看望王羲之夫人,问她:“眼睛和耳朵都还好吗?”她回答说:“头发白了,牙齿掉了,这是属于形体方面的(衰老现象)。至于视觉与听觉,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哪可与他人相悬殊?”

  三十二

韩康伯的母亲殷夫人与他的孙儿衡阳太守韩绘之同往衡阳,中途经过阖庐洲,与桓玄、卞鞠相遇。桓、卞是殷夫人外孙,时常过来请安。韩老太太对卞鞠说:“我老而不死,亲眼见到这家伙两代做叛贼!”在衡阳住了几年,碰上桓景真兴兵作乱,绘之遇害。殷夫人用于摸抚着绘之尸体,哭着说:“你父亲当年免去豫章太守,早晨接到诏书,夜间就动身离去;你免官后,几年来为了人民不得脱身,以致遇难。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