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钗坠落无因见,藏得开元一捻痕——简述中国钱币的演进历程(三)

 闻道山人 2018-01-12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的规律。上篇说到因为朝代的更迭,钱币又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这个时期到中国再次被统一,隋建立后,货币也开始趋于统一。

 

趋于统一的隋朝货币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封建国家——隋朝。建国后即整顿货币积弊,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开皇三年铸行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史称置样五铢,同时禁止各种旧钱流通。

但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奢极侈,财政枯竭,恶钱泛滥,私铸成风,至剪铁为币,糊纸为币,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义军蜂起。到隋末,各地铸钱和民间私铸严重,致使劣币重新泛滥。隋朝灭亡。通行了七百多年的五铢钱至此告终。




 

隋五铢大样,也称置样五铢

 

唐代方孔铸钱的又一里程碑

 

唐代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钱的创制是中国货币改革的又一里程碑,与秦半两、汉五铢钱一样,在我国货币史有着深远的意义。





开元通宝母钱,图二背月就是“藏得开元一捻痕”

 

首先,再次肯定钱币的形制,外圆内方、肉好背有周廓。钱径2.4cm,币材为铜,重约4克,该钱式为以后历代王朝铸币的标准;

其次,结束了以重量为钱币的名称,改成通宝、重宝或元宝等;

第三,开元钱虽不是年号钱,但有开辟新纪元的含义,纠正了过去币制积弊。后来各朝所铸钱币多数是年号钱,表明它是某个王朝皇帝统治时期的权利象征,为后世研究当朝社会的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第四,规定开元钱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为一钱,即“一文钱”。铢、索等秤两单位从此不用;

第五,开元钱以后的钱币也体现了书法的演变,先秦为大篆、秦至隋为小篆、开元钱后开始转变成隶书;

最后,还制定了铜制钱币铸造的成色标准,即镉为83.33%,自蜡为14.56%,黑锡为2.11%

 

绚丽多彩的宋钱及同时代钱币

 

在唐宋之间又出现了短暂的五代十国的分裂动乱时代,北方五代,铸币不多;南方十国,则名目繁多。由于通货膨胀,这个时期各国争铸大钱,而且多以铁、铅等低值金属作为货币币材。

两宋时期迎来了货币史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白银与纸币已逐渐取得重要地位,但仍以铜钱为主。宋朝的钱币最复杂:

首先是钱的名称繁多,每个皇帝都铸新钱,同一皇帝每改一次年号也都发行新铸币;

其次是铜铁钱并用,不同地区流通不同钱币,形成货币流通的地区性和分散性;

此外,宋朝钱文书体多种多样,篆、隶、真、行、草兼备,流利多姿。

宋朝钱币艺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在宋朝统治的三百余年间,我国的西北、东北同时或先后还存在着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政权。这些民族原来都比较落后,因受汉族文化的长期影响,他们的钱币都仿照我国传统形式的方孔圆钱铸造。

 

从规范到崩溃的元、明、清铸币

 

元代主要用纸币,元初一度禁用铜钱。后虽恢复铸行,但种类和铸额远不及唐宋。

元钱有汉、蒙两种文字。至正年间,曾铸造过一种权钞的地方铸币,传世的元钱还有不少庙宇铸币,世称庙宇钱。


 

明代朱元璋称帝后,首铸大中通宝钱,称帝后于洪武元年颁布洪武钱制。后因盗铸严重,铜源稀缺,仿元代办法,推行“宝钞”。嘉靖以后,宝钞停用,回复铜钱。明代曾铸过十种年号钱,均称“通宝”。


 

清代实行钱平行本位,大多数用银,小数用钱。在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曾铸造“天命”,“天聪”钱。自福林进关,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历经十代皇帝,铸有十一种年号钱。康熙、乾隆时代的铜钱,内郭完好,重量也准。嘉庆、道光以后,小钱杂出,钱法渐坏。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政府内外交困,军费支出浩繁,从咸丰三年起,开始铸各种大钱,从“当十”到“当千”,种类繁多,轻重不等。咸丰末年,清政府被迫停铸大钱。方孔钱发展到这时已濒于崩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