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最精彩的边塞诗,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老刘tdrhg 2018-01-12

边塞诗的崛起,是在盛唐时代。之前也有边塞诗,但是零零散散,且水平一般;到了盛唐时代,王昌龄、岑参、高适等一大批猛人诗人横空出世,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边塞诗推向发展高峰。

除了他们几人之外,还有一位诗人,边塞诗也很精彩。其中的名句,也是让我们耳熟能详。且看: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的题目是《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乃是唐代诗人李益。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

开篇两句,写当地的景色。“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不是在中原,不是在东部,而是在西部沙漠地带,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举目远望,都是一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在这样荒凉的背景下,在这样荒凉的环境下,诗人想起了家乡,乃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尤其是所处边塞之地的荒凉,以及到处挥洒的月光,更是让诗人笼上了一层哀愁。

后两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石望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管声。那幽怨的芦管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怀?用听觉唤醒视觉,提醒战士身在异乡。所以他们也就无心安睡,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

这首古诗是唐诗边塞诗中的名篇,其现实中所勾勒出的无限意象,包括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芦管等等,皆都带有深刻的思乡情感,有着非常明确的隐喻。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