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传承】心灵与剪刀的对话——剪纸

 秦岭之尖 2018-01-12


“读圣贤书,悟其中道,剪斑斓纸,抒胸中情,此乃雅士之好”。中国剪纸文化历史悠久,从汉朝就开始出现,唐宋时已处于大发展时期,至明清进一步发达到鼎盛。




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时期,剪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山水花鸟走兽,还是人物偶像祈福,它都深深地植根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其艺术境界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约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情趣。其艺术形式无不借用民间约定俗成的观念化形象,来托物寄语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愿望的期盼。


《五谷丰登》


《马到成功》


 《喜迎八方》


《早春》

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剪纸艺术,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的不同,剪纸艺术各具特色。



兰西挂钱——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的兰西挂钱诞生于清末。古时,有钱人家将铜钱串起来挂在门楣、屋檐下;穷苦人家就把纸剪成铜钱状挂起来,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为现在的兰西挂钱。 
       兰西挂钱状如小幡,其图案清晰绚丽,花纹细腻精美。每至年节,东北人们就会在门楣上上贴上一排色彩缤纷的挂钱,借以祈福纳财。远望去,一派喜气,煞是喜人。





蔚县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统民间艺术。

      蔚县剪纸的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以宣纸为材,用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







安塞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汉族民间艺术。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要铰剪纸、贴窗花。腊月天,妇女们围在一起,早早就为春节剪纸,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

    在安塞,喜庆的日子里,安塞妇女总是聚在一起剪纸、贴窗花,很是热闹。 安塞姑娘会将生活中、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体现在剪纸中,于是一个个红花绿叶、鸟飞鱼翔、人欢马嘶、万物争荣、欢乐如意的艺术世界就展现在人们眼前。 





乐清细纹刻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省的乐清细纹刻纸有“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有七百多年悠久历史的乐清细纹刻纸,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 
       乐清细纹刻纸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细,在早期“龙船花”的刻纸中,最细的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不能不称为绝技。






扬州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省的扬州市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当然,剪纸不仅在汉族流传,少数民族的剪纸艺术同样耀眼,体现出了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格特征。





云南省潞西市的傣族剪纸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本民族祭祀所用的纸马,后来在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宗教、丧葬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在喜庆节日中剪纸多用金、红、绿、黄色;在丧事中则多用金、蓝、紫色。其剪纸内容与宗教活动及对生产生活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

      傣族剪纸分“剪”与“凿”两种方法,剪无需稿样,随手可剪;凿则需稿样,按样制作。



      中国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民间艺术如同大自然中的各种奇花异草,如要它绚丽、茂盛同样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全民族来呵护,关心和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