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抠痣引发了黑色素瘤身!这种痣不能抠!

 中医聚会图书馆 2018-01-12

刘先生右手臂长了颗痣,个头不算大,30多年很安静。可最近这颗痣有些痒,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挖抠,日复一日地抠没了,刘先生很高兴。一年多过去了,刘先生原来长痣的地方又重新长出了痣,刘先生感到很奇怪,就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把病变部位手术切下来送到病理科进一步检查,证实刘先生得了恶性黑色素瘤,必须重新扩大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不同数量的痣,而大多数的痣都是良性的,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

但是少数痣确实有可能会恶变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刘先生自行抠挖,这种刺激的动作就是造成痣恶变的原因。

致使痣恶变的因素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反复而多次的磨擦刺激会使极少数正常的色素痣变成恶性黑色素瘤。长期而反复的不良刺激包括:物理或化学的刺激物长期刺激色素痣,刀割、盐腌等进行局部刺激

紫外线(UV)暴露增加及过度日晒是导致黑色素瘤发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痣恶变后即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在欧洲地中海国家每年发病率为3~5/110万,而在北欧国家则为12~25/10万。

哪些痣有恶变的可能?

那么哪些痣需要注意恶变可能呢?

彭芳说,病理上,皮肤痣恶变的迹象可以归纳为:

 不对称性:普通痣两半是对称的,而恶性黑色素瘤两半不对称。

■ 边缘:普通痣的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而恶性黑色素瘤边缘不整齐,成锯齿状改变,表面粗糙伴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还有渗液或渗血,病灶高于皮肤。

■ 颜色:不均匀。恶性黑色素瘤会在棕黄色或棕褐色基础上掺杂粉红色、白色、蓝黑色。

■ 直径:普通痣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而恶性黑色素瘤直径大于5毫米。

此外,长在摩擦部位等容易受刺激的部位的痣也要小心,这些地方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更大。

建议大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处理身上的痣。


什么是痣?

医学上的“痣”称痣细胞痣、色素痣、黑素细胞痣或普通获得性黑色素细胞痣,不包括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

痣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为扁平呈半球状、乳头瘤状或有蒂。

容易变恶性的痣

外观不典型的痣可能变恶性,如很黑的痣,色素不平均边缘不平整不规则界线不明左右不对称、在统计上直径大于5毫米

长在甲沟与指甲、肢端、口腔黏膜、结膜、阴道、包皮的痣,长在手掌、脚掌、头皮、腰部的痣比其他地方的痣变恶性黑色素瘤的机会较大。

良性痣特征

■ 皮损直径小于3毫米

■ 颜色一致

■ 边缘整齐

■ 表面光滑,表皮柔软

■ 大小和颜色恒定不变。

何时切除才最好?

发生在掌跖、腰周、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混合痣应,出现以下情况时考虑手术切除:

①体积突然增大;

②颜色变黑或呈斑驳样;

③表面出现糜烂、溃疡、出血或肿胀;

④自觉疼痛或瘙痒;

⑤周围出现卫星病灶。

同是长在皮肤上,雀斑、寻常疣、皮肤纤维瘤、脂溢性角化病有什么不同呢?

雀斑

发生面部皮肤上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损一般不高出皮肤。日晒可诱发和加重皮损。

寻常疣

俗称“瘊子”“刺瘊”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有传染性。

皮肤纤维瘤

中青年多见,可自然发生或外伤后引起,黄褐色或淡红色的皮内丘疹或结节(长在皮肤内,良性的)

脂溢性角化病

又称为老年疣、老年斑、基底细胞乳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是表皮良性增生。大多发生于40岁以后,好发于头皮、面部、躯干、上肢、手背等部位。表面呈乳头瘤样,表面有油腻性痂,痂容易刮除。

如何科学去痣
基本原则

对于良性的色素痣,能不点最好不点;

能手术切除的痣,最好不激光点痣;

能一次点痣,最好不多次。

手术切除能达到理想的范围和深度一次性切除干净;去下的痣可以铜鼓病理检查科学地判断良恶性;加入存在恶性病变,可以早发现、早干预。激光点痣复发者,也建议手术切除。

如果有自觉症状,包括痒、疼,短期内迅速变大,包括又破溃了,这个痣周边又长出了一个新痣了,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就医。

处于交界处经常摩擦的痣容易恶化,还是尽早处理比较好哦!把这个消息告诉身边朋友,留意那些痣不能随意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