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爱唐村李氏家族对太极拳创立、传播的贡献(中)

 tjboyue 2018-01-12

追溯内家拳法渊源  解绎王堡枪法正宗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所编修的博爱唐村《李氏家谱》记述了唐村李氏家族为武术世家,拳师辈出,不仅创立了太极拳等内家拳法,而且在各地传拳,对太极拳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副教授程峰在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论文《博爱唐村李氏家族对太极拳创立、传播的贡献---从康熙五十五年《李氏家谱》论起》。


焦作师专娄扎根教授一行在唐村考察

    

二、李氏家族的武学传统

   唐村李氏是洪武四年(1371年)由山西洪洞县凤凰村迁至怀庆府河内县唐村的。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李元善所编修的《李氏家谱》[4]曾记载:李清江为唐村李氏始祖一世,至李元善修谱时已历经十二世,李元善为李氏第十世。李元善的身份为岁贡,文武双修,一生以习拳教书为生,在村中开办武学堂,是一位有名的拳师,热心修谱事业。

   李氏家族世代习武,为武术世家。从《李氏家谱》的《序》、《家训诗联》、《家谱一至十二世》以及第七部分的《无极拳论》、《十三势功歌》、《太极拳养生功谱》的记载可以得到充分证明。

   《李氏家谱·序》,不仅陈述了唐村李氏家谱的纂修情况与目的、唐村李氏的由来与发展概况,而且记述了李氏历世名人事略与功德:“始祖披荆斩棘,蒙霜露而居焉。当是时,垦田构室,几费艰辛而不殚烦者,贻厥后也……故吾李姓日蕃,人丁颇富。明清列贤书,举监生,文武进士举贡,不可指数。五世祖讳明道,居住怀府开业羽箭行,誉招武雄。六世祖讳从谅,首中岁贡,辉县教谕,文武皆功。七世祖讳政修,甲科进士,智谋大略,廉治道政。八世祖讳春茂名叶蓁,中贡后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武道,习拳、渡剑,看星相,读兵法,弘扬三教合一,论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创)枪艺,誉传神功,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数省赫名焉。九世公讳仲、讳信,结陈沟姑表陈公讳奏廷,三表兄弟,太极门拜师结义,树志文武,竟功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练传无极功十三势通臂功,考举选贡,诱闯贼营,文武智杰,威振贼雄。九世讳笈文武志坚,博艺皆功,考举中进,职廉民拥,启励吾族裔,皆楷模矣。世代文武昌炽,进士举贡颇多,贤称之文武世家右族焉。”

   从“明清列贤书,举监生,文武进士举贡,不可指数”到五世祖的李明道、六世祖的李从谅、八世祖的李春茂、到九世公的李仲、李信、李笈等,均是文武双修,故而曰“世代文武昌炽,进士举贡颇多,贤称之文武世家右族焉。”李氏家族的《家训诗联》,以诗联的形式概述家训宗旨:“尊先祖孝父母潜严教子,谐乡邻济危贫弘扬祖风。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文武不可不修。”家训虽然仅有短短的四句,但明显地记述李氏家族“文武不可不修”的家族宗旨。

  《家谱一至十二世》,按辈分述记李氏世系,起自一世李清江,终于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初五日出生的十二世李鹤林,其中记述了李氏家族历代的练拳、传拳概况,同样揭示出李氏家族武术世家的事实。

   据《李氏家谱·世系》记载,李氏家族自一世李清江迁居唐村后,自二世起,就开始练拳习武。尽管李氏家族并非人人练拳习武,但历代均有人练拳,单就二至七世而言,除四世的李廉君、五世的李明德、七世的李政善、李政修等未记载习武外,其他人士均为“文武双修”之人,如:二世李天顺,字天启,“耕田业、习文武。”三世李地义,字生元,“耕田业、习文武。”四世李廉臣,字世通,“耕田业、习文武。”五世李明道,字官清,“庠生,住怀府,开箭羽行。”六世李从谅,字信□,“首中岁贡,辉县教谕,文武皆功。”李从谦,字信用,“庠生,文武双修。”李从训,字信誉,“庠生,文武双修。”李从语,字信诚,“庠生,文武双修。”七世李政德,字自然,“庠生,文武双修,济源煤业东家。”李政功,字精然,“庠生,文武双修。”李政廉,字启然,“庠生,文武双修。”李政清,字豪然,“庠生,文武双修。”《李氏家谱》的世系至八世时,由于人数众多,故分东、西、南、北四院按生年先后顺次排列;《李氏家谱》也仅记至李氏家族的第十二世;在李元善修谱时,可能由于第十一世,尤其是第十二世,年龄尚幼,练拳习武状况基本上未记载。就其记载所言,李氏家族自二世至第十二世,载有“文武双修”、“拳师”等字的共有七十五之多,由此可知,李氏家族有习武的传统,为武术世家。

    李氏家族的第八世共有十二人,习武练拳人数有六人之多,有:西院的李自旭、李自让、李自奇,南院的李其芳,北院的李春茂、李春华等。据《李氏家谱》记载: 

     李自旭,字宗阳,“贡生,文武双修,山西、山东传拳名焉。”

    李自让,“庠生,文武双修。”

    李自奇,“庠生,拳师,文武双修。崇祯年,山西、陕西传拳。”

    李其芳,“贡生,文武双修。”

    李春华,字百醴,号林茂,“贡生,文武双修,灵宝教谕。”

    李春茂,字廷璧,号叶蓁,“万历年贡生。生于隆庆二年八月,卒于康熙五年九月。早年依父济源读习《四书》、《五经》,后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习拳,读《孙子兵法》,练无极功十三势拳,创枪艺箭艺,誉传神功,弘扬三教,论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名焉。擅观星相推八卦,号称三教武师,又称武杰进士。以教书传拳为生焉。”

    在第八世习武练拳的人员之中,《李氏家谱》关于李春茂的记述尤为详尽。从记载来看,李春茂是无极拳的重要传播者,著名拳师。不仅如此,李春茂在教书传拳的过程中,还对无极拳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李氏家谱》记载了李春茂所撰写的《无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太极拳养生功谱》等拳术理论著作,由此可知李春茂不仅传拳于诸省,而且对无极拳、太极拳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对太极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春茂在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春天于太室祠的传拳训论――《无极养生拳论》,曰:

  无极者,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论,无所向意者也。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亡。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惟三教融易圣人,惟圣人独能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极,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出归元。保合太和,总不外乎后天五行、八卦之天理矣。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功而能生一气者是也。吾练功探感之无极养生功,乃人之无意、无形,联先天极妙之主,体冲和之本,始阴阳动静之初源也。万物之生,负阴抱阳,人之真元所从而来,灵明所从而抱无极生太极矣。于此而与五行八卦元通,通则变,完全人身之阴阳,而保此灵明者也。永人之天年,畅达人之血脉筋骨,欲从后天返先天而卫生之术,无极养功者也。苟以异端目元远矣。无极养生功,有百益而无一害,虽以之强吾氏族也。谓世裔贤徒大功练而远矣。谨无极养生论焉。(康熙五十五年《李氏家谱》)

   《十三势行功歌》为李春茂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春天于太室祠的传拳训论,曰:

   十三总势莫轻视 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换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 因故变化视神奇 势势存心揆力意 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 腹内闻静气腾然 尾间中止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休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功夫饴叹息 (康熙五十五年《李氏家谱》)

   李氏家族的习武传统,尤其是李氏家族的第八世李春茂对无极拳的理论探讨,对李氏家族创立太极拳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