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俗易懂的解释通货膨胀中的强制储蓄效应?

 yh18 2018-01-13

你好,这里是7分钟理财。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通货膨胀中产生的强制储蓄效应说的是政府在社会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向中央银行借债,造成增发货币的现象,这种货币增发会增加整个社会的货币储备量,继而导致物价上涨。社会上货币的积累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家庭(个人)、企业还有政府。

其中家庭的储蓄来源于收入去掉支出,企业的储蓄来源于营收扣除成本,政府的储蓄一方面来自增加税收,另一方面来源于向央行借债。如果政府采取增加税收的方式,那么会引起前两者的储蓄减少,不会引发货币增发的现象;唯有向央行举债,就会出现我们前面提到的强制增加社会储蓄的情况发生。

在现实的经济中,通货膨胀强制储蓄效应是可以作为刺激的需求,改变收入分配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在就业不充分或社会资源存在大量结构性闲置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谨慎地运用强制储蓄政策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欢迎不同意见,本条内容是独立的理财平台——7分钟理财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予转载,会追究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