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把律师当“豪门”

 张国玉12345 2018-01-13

如果你需要我 来自罗猫猫在胡说 04:04

莫把律师当“豪门”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又是一年快结束的时候。可是,有的人没有看到新一年的曙光。

 

     街上的圣诞气氛虽然大不如往年,但商店橱窗仍然璀璨生辉。但心却悲凉,刚得知一个1970年出生的女律师,我的前同事,因为肺癌病故,而几年前她的丈夫,突发脑溢血离世,才四十岁出头。

  

这是第五个离世的我的前同事。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律师,在公园上吊身亡;一个三十二岁的男律师,心脏病去世,听说孩子刚满月;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律师,白血病去世,未婚,家境贫寒;一位58岁的女律师在法院阅卷时心脏骤停,抢救无效。

 

而我所在的城市并不大。

 

在我写文章的当天,

 


做律师几年后,我接受了关于针对女性暴力的NGO培训,第一节课是:《律师如何面对自己的职业焦虑和走出职业创伤》。

 

当时还觉得挺有意思,我们律师是给别人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要把我们当问题?

 

(一)

一位同行接受了一位前金融单位高管杨某的委托,代理其与原单位的劳动争议,杨某要求原单位给付包括多年工资在内的巨额赔偿。

 

劳动仲裁裁决杨某败诉,同行很有信心地建议当事人到法院诉讼。

 

还没等到杨某的回答,同行接到律师协会通知,说被金融单位投诉了,理由是违法取证。

 

同行代理案件后,十分艰难地为当事人取到了关键证据。劳动仲裁庭审中,单位见到证据大为光火,认为取证不合法并投诉。

 

同行在律师协会答辩的时候,接到律师所的电话,说杨某在律师所闹,声称败诉必须得退律师费。律师所则认为律师没有过错予以拒绝。

 

杨某后来在法院依靠那份关键证据,胜诉并获得高额赔偿。结果想得到,同行再也没见过他。

 

杨某败诉后理直气壮地要求律所退费,按这个道理,他胜诉是不是应该来律所加钱呢?

 

金融单位对同行的投诉虽然当然被驳回,因为证据没有问题。但同行由此明白,不要轻易把当事人当成朋友。如果你达不到当事人的期望,他们随时可能会翻脸。

 

(二)

2017年初,一家公司委托我诉讼,标的额还行,但我拒绝。

 

几年前,与这家公司合作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家公司总要求律师赠送服务。

 

代理后我经常接到公司老总询问案情的电话。而委托合同约定,事务性工作由联系人即公司法务跟我对接,重大事项我与老总沟通。而老总的电话询问的都是我与法务沟通过的信息,而且,老总来电话都是下班时间后。

 

第一次电话我礼貌性回答了,但提醒他按照合同,这些事项由我向法务说明即可,并且非紧急事项请不要在私人时间联系律师。他没回答。第二次他来电话我简短回答。但他仍然想起来抓起电话就挂,并且指导我对法律的理解。

 

电话响了,我一看又是他的电话,再一看表,晚上910分,我没接电话。如果有急事,法务会告诉我。不久法务来电话了。我接了电话,这个女孩子声音惶恐,说老总生气了,如果她不能让我回复电话她会丢工作。

 

我给老总去了电话,简要回答问题后,告诉他按照合同,非工作时间要求律师提供法律服务,要加收费用,这次就算了,从下次起开始计费。从此,我再没接到他的电话。

 

当这家公司再委托我时,我推说不擅长予以拒绝。

 

作为律师,当你有选择的条件时,一定要学会筛选客户。不必担心眼下经济上有损失。相信我,给钱最少的客户要求最多。

 

(三)

同事告诉我一个盛况:

 

某法院门口,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律师被几个中青年妇女追击。

 

这位律师代理男当事人的离婚案件,男方对女方家庭暴力,女方家在外地,亲属们一直想找这个男人算账,男人一直躲着不回家。男方现在起诉离婚,而离婚案件原告必须到庭,于是女方的家属来了好几车人,守候在法院门口。开庭后男人躲在法院不出来,让律师出去跟女方家属协商财产分割,老律师不明就里,去做女方家属工作,家属们正有气没处撒,于是女人们有的揪他衣服有的薅他头发,老律师仓皇逃跑,男方大姨姐脱下高跟鞋准确击中老律师的后背,男当事人则趁乱溜走。

 

    这事儿只能算风波,比这严重得多的,比如给律师下套,置律师于危险之中,甚至构陷律师或伤害律师人身的并不少见。

 

      做律师的大多是好孩子,学习不错,在家中听话,出校门或者社会经验较少就做律师。但律师的客户却是三教九流,其中相当一部分充满道德风险。他们与别人发生纠纷,当律师帮他们解决纠纷后,他们很容易再与律师发生一次纠纷。

 

     因此上文所说的针对律师如何应对职业焦虑和创伤的课程十分重要。遗憾的是,这是我仅见的对律师的心理关怀。


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的问题和压力,你要自己扛。

 

 

 

文章的上半段我写于2017年岁末,因为怕影响新年的气氛,一直没有发出。

 

前天(201819日)傍晚,我在跑步机上跑步,手里拿着手机。朋友圈开始零散出现一张附有女性头像的截图,我没在意,渐渐这张截图成星火燎原之势,朋友圈被猛烈刷屏。

 

我点击图片,看到一位张姓女律师,在她的朋友圈大篇幅详细描述她第一次申请美国签证面谈的情况,她详细标明了自己身上各种明晃晃的奢侈品品牌,还特意强调了她的包是花近五万元买的。

 

我打量了一下自己全身:在网上买的五十元的运动裤、四十五元的运动鞋,上衣是八年前的,穿成这样我刚才还好意思一边健身一边跟英国律师沟通股权变更。

 

更让我气馁的是,这位张大律穿着反人类高度(13寸,注:近半米)的高跟鞋,在面试官面前飙流利的简单英语,引起面试官的惊喜!而且她工作的律师所是“亚太第一”,她毕业的学校是“中国第一”!

 

猛料不断爆出:张大律自称资本市场资历比她老的深圳律师没有(虽然她不到三十岁)、张大律实习期间就有助理、第一次到法院被张大律称做“亲自去立案”、咨询费要价2万、一单业务几百万律师费“需要开几张发票让张大律”心好累“……

 

虽然我想不明白张大大大大律为什么用了四年才通过司法、却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为“亚太第一”律所的合伙人,也虽然我当年首次参加律考就以超过录取线几十分的高分通过,但我的挫败感还是一路飙升,到了午夜,我开始反思自己是怎样混进律师队伍的!

 

到了第二天早上,一睁眼看到如下图片:


我的心理全线崩溃。昨晚质疑自己的能力,今早怀疑自己的魅力!不要说上市公司的股东,就是不上市公司的房东都没追过我!

 

做律师做出优越感的,我见过不少。但他(她)们全都是经历了风雨,方得见彩虹。

 

几乎每位律师,在执业十年左右,会出现心理上的阵痛:对自己的怀疑、理想的失落、信仰的动摇,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失去了职业的荣誉感,甚至萌生退意。

 

有一部分人最终战胜了内心的阻碍,化茧成蝶,因此更加强大;还有一部分人则是由此混日子,喝小酒打麻将,在年轻异性身上实现青春不老的幻梦,对事业则得过且过,或者莫问前程只求挣钱;还有人终身在阵痛中挣扎或转向宗教……

 

不管怎样,像张大律这样把律师这个职业做出豪门感的,真没见过。“亚太第一“、”中国第一“都谦虚了呀,她对律师职业的诠释和自信分明银河系第一、宇宙第二(第一空缺)。

 

这件事的最新进展,张某的学历和身份被质疑多项虚假,深圳律师协会因她的虚假宣传已经介入调查。

 

但张某给业界和公众造成的负面影响怕是不会在短期内消除。

 

当我们向圈外人讲述职业压力和焦虑时,会不会被看成矫情?我们的配偶会不会怀疑我们挣那么多钱、花在谁身上了?朋友们会觉得你们律师挣钱又多又容易,怎么还狠心收朋友的钱!而客户和陌生人会认为我们收取暴利。

 

而做为女律师,可能会被多一层误解。


而又有多少年轻人受“暴富”的感召会转行学法律?

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我问自己。它是沉重的,如同等待判决的重负。但我想已经做律师的,或准备做律师的,都应该明白这份职业的真相,也是生活的真相。即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两个字。

 

这份职业,直接接触了社会的阴暗,人性的灰暗,周旋于问题人群中。在高冷理性外表之下,我们的心灵是脆弱的存在。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份职业。想当豪门,你不要来。想当偶像,律政剧看多了!想靠自己挽救大众,请去寻找诗和远方。

 

这份职业艰辛、不易,还要忍受长久的寂寞,并时时伴有心酸。光有法律知识是不够的,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缺少自我修复能力,不建议入行。

 

如果你已经做了律师,无助的时候,要装做坚强,慢慢地,你就真的忘记了自己不够坚强。而在任何时候,关爱自己都要胜过工作。感谢自己的身体,支撑自己度过那些好的和坏的时刻。你,才是自己的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