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无二法门

 盛_王_朝 2018-01-13

十四年前,初从恩师张学纯先生习学内家拳,学至太极拳时,张师谆谆教导“太极只有一套拳”,彼时笔者心中疑信参半——因为年轻,喜翻阅书刊、流连网络,从杂志网络上知道有班候小架、凤侯老架、杨澄甫大架、府内派等名目,故此认为杨家太极有不同拳架,何况杨家之外还有陈、吴、武、孙、赵堡之别——怎么会“只有一套拳”?

太极无二法门

其后数年,除习学杨健侯太极之外,又得友人王乾飞(温县人)、师兄孙喜军(原习陈氏太极,其陈氏拳师兰中明前辈系陈照丕弟子)、石磊师等师友以陈氏太极新老架等相示,比划过陈氏拳一路、武氏太极一路,于吴氏太极、赵堡太极、永年班候太极、凤侯老架、老六路等各家流派的源流、支派、拳路、理法如饥似渴的研读也未曾稍辍。

前段时间重读杨澄甫先师著述,看到“太极拳只有一派,无二法门......愿后学者,弗外之是务......拳式细目,非取形似,必求意合”之句,忽然想起十四年前张师那句“太极只有一套拳”,方知恩师谆谆教导,非为无因,系前贤早已体悟:习练太极拳,要点是“非取形似,必求意合”,所谓意合,强做解释的话,是要学者知道太极拳根本意义,不是圈多圈少、架高架低、练刚练柔、练快练慢这些外在形式,而是“引进落空、粘黏连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太极专有技术。

太极无二法门

习太极者须知,太极拳原本没有陈杨吴孙武各派分别。分为各家各派,最早时系民国国党要员褚民谊的私怨所致,褚民谊后为汪伪政府的行政院长,是臭名卓著的大汉奸。这个大汉奸最早随杨澄甫先师学太极拳,某次推手时被杨澄甫发出,打的很没面子,心有怨怼便转投吴鉴泉先师学拳,为了与杨澄甫先师的杨家唱对台戏,于是怂恿竖起吴氏太极的招牌。在此之前,杨澄甫(杨氏)、吴鉴泉(吴氏)、郝为真(武氏)、孙禄堂(孙氏)、陈发科(陈氏)、杜元化(赵堡)等各位先贤都没有自称派别,偶尔有所谓杨家吴家陈家之称,只是类似今天所谓的郑悟清拳法、王西安拳法等称呼,代表着从谁那传出,并没有门户之见那么深重。

如今太极拳各家各派,均是学者众多的大团体,然而不少初学者甚至习练有年之人,还抱持“哪家拳派架子正宗”的狭隘看法,不辩太极的真意,诚为无味。

要知一个师父所教的师兄弟,尚且拳架高低、拳速快慢、劲力刚柔不同;一个练习者早年拳架和晚年也有不同;数百年来无数太极先贤个人体悟之不同、因人施教的原则所致,造就了各种教学方式及程序,从而衍生了各类拳架。

历史上陈清平先师是其中突出代表,其教的同期弟子,演化出腾挪架、代理架、领落架;杨澄甫先师也是一例,其号称是杨氏太极大架的定架者,但其得意门徒牛春明、李雅轩、田兆麟、褚桂亭、董英杰的拳架还是不同(杨澄甫先师早年拳架与晚年也不同)

所以看太极拳,不要因为多一式少一式、架高架低、架大架小、劲刚劲柔这些外在形式(形似)来断言优劣。

太极无二法门

当今太极是一个共祖,即便架势和招数名称不同,依然可以从拳架安排里看出共同的DNA,观陈氏一路、杨澄甫85、武氏、吴氏、赵堡,拳架编排的程序均一致——即便名目不同,而内容则实际相同,如陈氏掩手红捶对杨家搬拦捶、当头炮对弯弓射虎、六封四闭对揽雀尾里的按式,以三次云手分隔套路的段落更是各家太极的行拳规律。

设如拳架一致,算是一套,哪一派是正宗?这是很多人都纠结的一个问题,本人还是那句话,练成“引进落空、粘黏连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太极功夫,谁就是正宗,而不是拳架。

拳架只是“指月之手”,陈家的“手指”(笔者按:指拳架,非手指,下同)刚猛,如猛士;杨家的“手指”宽袍大袖,如儒者;吴家的手指柔化自然,如羽士;武家的手指精密细腻,如书生;但根本的月亮,只有一个,这才是太极无二法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