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懂得守口如瓶嘴巴有两大功能,一是进食,二是说话。进食是生命的必需,说话则不同了,可以多说,可以少说,也可以不说。 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学会闭嘴。'. 有些人心性不稳定,遭遇各种烦恼,积压到一定的情绪时就想说出来,特别是受人盛情款待时,常会把心里话倾吐殆尽:“咱们朋友一场,以你我多年的交情,今天我什么都没保留,全跟你说了,你千万不要跟别人说!”说完难免会后悔. 而大多数倾听者的共性就是都有一张八卦的大嘴巴,保不住你的秘密,很少有人能有保守秘密的涵养,只有少数睿智优秀之人,懂得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密.懂得尊重别人的人,终将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如果说明知不问是人格魅力,那么知而不言就是人格的顶级修养.生活中有些人善于探究别人的隐私,他们并不在乎当事人在经历什么,他们只需要谈资与传播。 真正优秀的人,都去做有用之事了,除非那些平庸到极致,低级到恶俗之辈才有时间与精力去探究、去八卦、去攻击。他们忘了,思想才是不出声的语言。 而这个世上还有大批的吃瓜群众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跟随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 文怀沙先生在谈「知道」时,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有些人受人尊敬是因为知道——知了才道;而有些人则惹人讨厌,这是因为不知道——不知却要道。 古人曾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胡说八道,散布流言一直是一种被人们痛恨而又难以杜绝的恶习。不堪忍受人言可畏而所择自杀的阮伶玉,「狼来了」的故事中的小孩童,他们的悲剧都是嘴巴造成的. 聪明人一定要学会止语孔子带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有一次被困了。整整七天没吃没喝,极尽饥寒后,大弟子颜回讨得一点米回来,便赶忙拆柴弄饭。 煮熟的当口,孔子发现颜回从锅中捞出一把饭先吃了,顿时心里就有了疙瘩。孔子想,一个传播礼教的圣人,自己的得意门生还有偷吃的坏德行,那真是辱没了一世盛名。 痛惜之余,孔圣人灵机一动,等颜回盛了一碗饭毕恭毕敬地呈上来时,朝他吱声道:'唉,刚刚我梦见祖宗了,要我把饭弄干净了给他们吃。’这话里面暗藏的意思是要看颜回是否会老实交待问题。 然而,事情却完全出乎孔夫子所料,颜回说:'哪里还弄得干净呢!饭快熟的时候,我想掀开锅盖看一看,谁知道上面掉下来一块黑灰,弄脏了一撮饭,扔了可惜,我就抓起来吃了。’'孔子晓得是自己冤枉了颜回,于是当着众弟子的面向颜回致歉。 这则故事提醒人们:世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信不过的时候;世人往往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判断,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所以聪明人一定要学会止语. 古人说“辞达则止,不贵多言”。这是朱熹一句诗,他告诫世人,言辞只要能表达出意思就行了。 现代人说“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这个“呵呵”有着无限大的意义:有人懂得区分是非黑白,永不越界;也有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多的是没有是非观的人,不知道祸从口出,只顾一吐了之,却是满城风雨,后患无穷。 有嘴巴可以说话是幸福的,然而也应了那句名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慎言'这两个字拥有足够的份量,管得住嘴巴舌头,才能守得住心灵的大门. 沉墨是金是一种人生智慧,而守口如瓶是一种人格修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