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化收益14%,连续15年跑赢市场的最牛基金,买完亏了50%+

 简七读财 2020-10-16

01

一只跑赢市场15年的基金,你买不买?

这两天,2017年基金收益排名榜单出炉了,前十名如下:

(2017年股票型基金收益排名,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很多人会根据基金过去一年的排名,再结合过去三年、五年的收益排名,作为自己的选基标准。

一只基金好不好,主要看的是基金经理的水平,如果他过去的业绩好,那么未来他管理的基金当然也就好——估计你也认可这个说法。

假设有这样一基金,已经连续15年跑赢市场,年化收益率14%左右,那你会考虑购买吗?

估计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买入。但我要告诉你,这只基金此后连续3年表现不佳,甚至在一年内暴跌50%以上。

这只基金就是大名鼎鼎的“价值信托基金”,它的管理者是美国著名的基金经理比尔·米勒。

在比尔·米勒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他曾经被看作另一个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接班人。

他最辉煌的成绩就是从1991-2005年,连续15年跑赢标普500指数

大家不要以为这很容易做到,在比尔·米勒之前,没有一个公募基金经理能做到连续10年战胜市场,而且这个纪录至今也无人打破。

过去十几年,比尔·米勒的基金都在稳定地赚钱,谁都没想到,2008年它却一下子亏掉一半以上。

这次失败让比尔·米勒的一世英名被毁,投资者也是损失惨重。

-为什么连续15年跑赢市场,却在一年之内出现巨亏?

-创造15连胜的纪录,是不是靠运气?

-我们能从比尔·米勒的投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发?

02

投资大师的诞生

上世纪50年代,比尔·米勒出生在美国。

他的爸爸是一个卡车终点站的管理员,别看收入不高,但却很有投资意识,省下来一点钱都会买股票。

在父亲的熏陶下,比尔·米勒从小就对股票感兴趣,上大学后他用自己的积蓄100美元买了第一只股票。

最后这只股票翻了6倍,他卖出之后用赚到的钱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辆车。

这段经历让他发现,靠投资赚钱的速度,远比像他爸爸那样靠体力劳动赚钱快得多,看来股市才是他的职业归宿。

比尔·米勒开始广泛研读各种投资书籍,他要向最优秀的投资大师学习,了解他们是怎么取得成功的。

在学校里有人向他介绍价值投资,于是他去读了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的著作,发现很对他胃口。随着研究深入,他开始尝试用价值投资的方法来选股。

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进入基金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基金经理。

从1991-2005年,比尔·米勒管理的价值信托基金连续15年跑赢标普500指数,创造了投资界的奇迹。但没想到他的好日子就快到头了。

03

股市“15连胜”的秘密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股市也受到影响,金融股纷纷大跌。

比尔·米勒发现机会来了,因为他对这些股票的基本面很了解,于是趁着低价大举买入金融股。

但没想到这次危机比想象中的更严重,这些公司最后不是破产被收购,就是被政府接管,这让他的基金损失惨重,一年内亏损达到55%以上,而标普500当年的跌幅也不过37%。

这就好比你在1990年投资100万,到2007年已经变成920万,只差一步就可成为千万富翁。但就在2008年,这笔钱却缩水一半,只剩400多万。

事后比尔·米勒反思,虽然自己善于分析公司的基本面,但恰恰忽视了宏观风险,低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没想到连那么优质的上市公司都有可能倒下,这就是碰上了传说中的“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这种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是不可分散风险。

因为这次失败,有些人开始对比尔·米勒冷嘲热讽,觉得他连续15年战胜市场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假设比尔·米勒不是投资股票,而是在扔硬币,他的基金回报率超过标普500的时候是正面,低于标普500是背面,那么他连续扔15次硬币,每次都是正面,这个概率是多少呢?

答案是1/2的15次方,也就是1/32768,0.003%的概率。

所以从概率上看,15次连胜几乎不可能发生,但为什么偏偏能发生呢?

篮球比赛中会经常看到,有球员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连续投中的情况,我们就说这个人“手感很烫”,所以在篮球界流传着“热手效应”的说法。

举个例子,历史上姚明曾经在CBA的一场比赛连续21次投篮命中,创造了个人连续得分最多的纪录。

而他平时的投篮命中率在65%左右(也就是21投14中),理论上连中21次的概率同样很低(0.65的21次方),可它偏偏也发生了。

说到底,这些都是“随机性”在起作用。这怎么理解呢?

打个比方,理论上姚明每投21次应该只中14个,但实际上在一场比赛内他完全有可能连续投中,后面的一场比赛连续投不中,平均下来命中率还是65%左右。

也就是说,这个连续投中次数是随机出现的,只不过对姚明这样的优秀球员,出现连续投中的次数会比普通球员高一些。

这么看比尔·米勒的15次连续成功就好理解了:相比普通投资者,越是水平基金经理,随机产生的连胜次数才可能越多。

反过来说,一个低水平的投资者,非但没有可能蒙到这么长的连胜,反而连败的可能性更大些。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5次连胜并不是运气好,恰恰相反,有能力的投资者才有可能实现这样出色业绩。

04

历史业绩好的基金,到底能不能买?

比尔·米勒大起大落的投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发:

1. “均值回归”是自然规律

我们一般会按照历史业绩去选择基金,理论上讲,投资业绩稳定的基金有机会获得高回报。

但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即便你买的是投资大师管理的基金,如果是在第14年或者15年买入,也有可能会在第16年亏钱。

这种情况用专业术语讲就是“均值回归”。

均值回归在生活中也很普遍。还是以篮球为例,不管姚明之前是如何“百发百中”,但到了一定时候,必然会出现失误,命中率开始下降到均值;

反过来,如果连续投不中也别急,因为后面很有可能会逐渐回升到均值。

所以,一个基金连续十几年表现超越市场,也许你就应该小心了,因为它总有一天会出现“均值回归”,这是自然规律,连投资大师都不能幸免。

从这个角度看,2008年比尔·米勒买金融股大亏也符合“均值回归”,只不过幅度大了点,几乎是一步到位。

(价值信托基金与标普500走势图,统计时间:1991-2008年)

2. 在基本面良好的前提下,坚持长期持有、不止损

然而“均值回归”并不代表长期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就不能买。

假设1990年你投资比尔·米勒的基金100万,到2009年还是能获得550万,如果你选择的是标普500,那么只能获得320万。

也就是说,长期持有好基金最终的回报还是能超过指数的,但由于股市波动性很大,这就意味着短期来看,它经常会突然出现大跌。

这个时候很多投资者都会觉得世界末日来了,纷纷赎回再也不玩了。但“均值回归”告诉我们,股市跌得再惨,它还是会再涨回来。

事实上在熬过2008年后,第二年比尔·米勒的基金大涨41%,超过标普500指数25%的涨幅,很快咸鱼翻身了。

几乎可以肯定,在一个人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会碰到好几次类似的“股灾”,所以降低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拉长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像比尔·米勒这样的价值投资者有胆量敢“不止损”,因为他们相信,如果你选的股票足够好,那么它迟早有一天会涨回来。

而一旦你想要清仓离场,先看看情况再说,你的损失往往有可能再也赚不回来了。

总之,买入基本面良好的股票或基金,并不意味着就能稳赚不赔,短期还是有可能会遭遇大跌,我们只有通过长期持有,用“均值回归”来化解股市的剧烈波动。

最后做个小调查,在你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存在“均值回归”现象呢?欢迎留言和我们聊聊~

觉得今天内容很赞的记得点个赞哦~

- 关注简七读财(jane7duca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