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铸山品读|梅墨生 画者,文之化——天人合一

 cmj909 2018-01-13


空山鸟语(二胡曲) 来自铸山 03:23




梅墨生

  -Mei  Mo  Sheng-  

  梅墨生,号觉公。斋号为一如堂。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1960年生于河北。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法院、台湾艺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文化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科学与养生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



天人合一,在这个时代也被说得太多了,但是它的的确确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要义。我们绕开这个话题就偏离了我们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主旨。我也没有什么高论,所以不得已,只好说这个老生常谈。

有关中国画,林语堂先生说它是中国文化之花,是中国文化开出来的美丽花朵。这个花朵,它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文明沉积作背景。


这些年,我多次参加学术活动,大家都在困惑,说中国画应该怎么走?中国画应该有什么样的出路?中国画应该怎么样与世界接轨?其实在我看来,中国画离不开中国文化,离不开在历史沉积中形成的中华文化传统,甚至离不开时代文化精神。它怎么可能躲开这个呢?其实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生命阅历,都有自己文化的种子在心里。中国文化背景复杂,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是以中原文化为悠远、古老的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人对待自身对待外物的传统。


元   倪瓒   霜林湍石

50cm × 33cm   纸本   年代不详

《天际——王季迁宝武堂藏宋元绘画》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983年


一些研讨会上讨论什么是中国的精神,我说这实在是难谈的话题,大家见仁见智。但是在我看来,中国人的精神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与这一种精神渐行渐远了,对于环境的破坏,我们都已经深受其害。那么我们中国的传统,中华文化传统精神到底是什么?就是天人合一。我们把人视为自然的一分子,在我们的艺术里在我们的绘画里,无处不贯穿着这么一种精神。比如说中国古代的园林,一定是要追求它的自然感,不会像欧美建筑那样,人为制造几何形状。我们的环境意识,我们对天(天可以代表大环境)以及我们人生存的整个外部环境的尊重,是要让我们的眼看过去,让我们的心渗透过去,让我们的生命融入其中,乐而忘我。既不是凌驾于它之上,又不是远离它,我们是与它和谐相处的,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


明   八大山人   竹石鸳鸯

121.5cm × 65cm   纸本   1705年

《八大山人书画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中国画强调自然。强调自然带来的自然之美。如果大家有一定的笔墨经验,或者欣赏过中国画,一定会知道我们郡支匾锥形的毛笔蘸了墨之后在洁白丽细腻的宣纸上,随着生命的律动,随着每个呼吸的吐纳,甚至是每一个神经末梢的感觉丽被记录下来,有纤微向背也有毫发死生的场面。这是中国画最美妙、最精微、最动人的一点。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把中国画的笔墨线条完全重复,它就像我们的生命,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死了重来。


清   石涛   仿倪瓒秋山幽居图

86.5cm × 38.5cm   纸本   年代不详

《石涛画集》四川美术出版社1987年


所以我想在这里做一个小结:取之于自然,宗法于自然,最后形成人工与剪裁最高度契合的自然美,这是中国画最动人的那一点。

这一点,只有最具有弹性的尖锥形毛笔才能完成。我们古人创造了人物画的十八描,其实岂止十八描,我们还有那么多皴法,其实又岂止皴法?天地与自然无界,艺术的表达更可以无界。不管是范宽还是倪瓒,是石涛还是八大,是齐白石、黄宾虹还是李可染,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穷尽自然造化的无穷与万象,所以中国画会与我们中国人同在,只要接受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人在。中国画永远会具有活力。


黄宾虹   黄山汤口

171cm × 96cm   纸本   年代不详

《黄宾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宋人的画、元人的画、明清人的画。乃至近代那些大家们的画,他们在操控笔墨的时候,游乎心性,是感情意趣的自然流露,他们不做强驽之事。所以传统的中国画,不求尺幅之大,也不追求视觉的震撼。我们尖锐的圆锥毛笔,也不可能画出超过一寸以上宽的线条来,所以工具材料,中国人的心性,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等,都决定了中国艺术的美学品格与特点。


李可染   昆仑雪山

70.2cm × 46.5cm   纸本   1965年

《嘉德20周年精品录》故宫出版社2014年


齐白石能够用细如纤毫的毛笔把靖蜒的翅膀画得栩栩如生,把虾的须画得像在水里颤动一样,都是利用这支圆锥形的毛笔。所以天人合一在中国画中的表现之一就是一切都与自然息息相关。这并不是一个玄妙的、抽象的哲学命题,它是非常具体而且有实际操作方法的。也是具有切身感受的。


所以天人合一在中国画中的表现之一就是一切都与自然息息相关。这并不是一个玄妙的、抽象的哲学命题,它是非常具体而且有实际操作方法的。也是具有切身感受的。


李可染  齐白石   牧牛图

76cm × 49cm   纸本   年代不详

《中国书画精品赏析》文物出版社2008年


我们来看看李可染先生画的《柳塘渡牛图》。李可染先生用淡墨把两头水牛的轮廓画出来了,画出它们在水培之中的形状。他画柳枝的拂,没有一片一片刻画柳叶,是用写意的方法来表达榔枝在春风中吹拂摇曳的样子。他所描绘的田园牧歌式的《牧牛图》,第一,题材很中国化;第二,没有画更多的道具。他是用俯瞰的角度画出水牛和牧童,但诗意已经在了。其实如果你能品味出他淡淡的诗意背后是对生命的感知,那你就懂得了中国画。


李可染   柳塘牧牛图

75.5cm × 47.5cm   纸本   年代不详

私人藏




(注:本文原载《人文画——梅墨生艺文演讲录》,

梅墨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