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应用

 柴桂苓 2018-01-13
  1  病毒性感冒     
患者,女性,21 岁。2010 年 1 月 22 日初诊。发热 4 日,就诊时体温 38.9℃,往来寒热。咽干咽痛,咳少量黄痰,声音嘶哑,就诊前 1 天呕吐 1次。胸闷,头晕,大便 2 日未解,舌淡红、苔薄黄干,脉滑数。处方:柴胡 20 g、黄芩 15 g、半夏 10 g、党参 15 g、白僵蚕 15 g、蝉蜕 15 g、金银花 20 g、连翘 20 g、姜黄 10 g、杏仁 10 g、款冬花 15 g、生姜 3 片、甘草 10 g,4 剂,水煎服,1 剂/d,分 4 次温服。1月 26 日复诊: 服药 1 剂后, 热退脉静, 大便已通。4 付药后,咽干咽痛、胸闷、头晕不显,咳嗽明显减轻,力气增加,惟略音哑。查血常规: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滑,上方去金银花、杏仁、姜黄,加桔梗 10 g,继服 3 剂。  
        按:该患者感冒后,往来寒热,体温在 38.5℃以上,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气机,透邪外出;因咽痛、苔黄,加白僵蚕、蝉蜕升浮透散,姜黄辛通苦泄,宣透气机,增透邪外出之力;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以助透邪之力;杏仁、冬花止咳降气,且杏仁可润肠通便;共奏和解枢机,透邪解毒之功。药证相应,效果显著。  


2  顽固失眠     
患者,女性,49 岁。2008 年 3 月 5 日初诊。不易入睡, 睡眠不实 1 年余, 近 1 月加重。 夜寐 3~4 h,甚则彻夜不寐,多梦,易惊醒,口苦,心烦,善太息, 现睡前口服罗拉 0.5 mg³2 片, 效果不佳。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处方:柴胡 15 g、黄芩15 g、 半夏 15 g、 党参 15 g、 茯苓 15 g、 茯神 15 g、郁金 15 g、炒麦芽 30 g、生龙骨(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甘草 10 g。7 剂,水煎服,1剂/d,分 3 次温服,停服罗拉。3 月 12 日复诊:服药 7 剂后, 夜卧 20 min 内即可入睡, 睡眠 6~7 h,睡眠不实好转,未有夜间惊醒,时心烦,舌淡红、苔白,脉弦。守方加减服药 30 剂,睡眠正常,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失眠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以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或醒后不易再睡、甚彻夜不眠,或睡眠不实、多梦纷纭为特点,并多与精神情志因素有关,又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成寐。故总体上失眠是由阴阳失调、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该患者为少阳经气不利,转枢失职,郁热内扰心神所致。故选用小柴胡汤加减,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气机;茯苓、茯神健脾养心安神;郁金、炒麦芽行气解郁,疏肝和胃;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使气机调畅,阴阳和调,睡眠自安,诸症消失。  


3  癫痫     
患者,女性,13 岁。2009 年 3 月 11 日初诊。癫痫病史 7 年余。现每周发作 1 次,发作前有恶心欲吐,胃脘不适,继则意识不清,片刻即清醒,醒后头晕、乏力,时有头痛,目光呆滞,舌淡红、苔白,脉弦。现口服卡马西平 9 片/d,100 mg/片。2009 年 3 月 3 日查脑电图示:间歇性放电。处方:柴胡 15 g、黄芩 15 g、清半夏 15 g、党参 15 g、茯苓 15 g、郁金 15 g、石菖蒲 15 g、全蝎5 g、生龙骨(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甘草 10 g。30 剂,水煎服,1 剂/d,分3 次温服。嘱减卡马西平 2 片。4 月 15 日复诊:服药后,癫痫发作 1 次,发作前仍恶心、胃脘不适,但发作时未出现意识不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头痛头晕未作,舌淡红,苔白,脉弦。后以此方加减 80 余剂,每服 10 剂中药,减卡马西平 1片。癫痫再未发作,余证均不显。分别于 2009 年 6 月 17 日、8 月 3 日查脑电均正常。随访 1 年未复发。     
         按: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移时苏醒;或突然意识丧失、正常活动中断,旋即恢复;或局部痉挛、强直,短暂恢复等为特点。中医认为多由肝风内动,痰迷心窍所致。小柴胡汤对于“休作有时”性疾病有较好疗效。这类疾病多呈周期性定时发作或加重,可自行缓解。本例患者每周发作 1 次,且就诊时正值春季,故从少阳论治。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利气机,合菖蒲郁金汤豁痰解郁、醒神开窍,全蝎息风止痉,生龙骨、生牡蛎平肝潜阳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4  十二指肠溃疡     
患者,女性,56 岁。2010 年 1 月 30 日初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史 10 余年,每于餐后或饮食生冷后胃脘不适,口苦,泛酸,腹胀,大便干、一或两日一行,畏寒。2010 年 1 月10 日胃镜: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舌暗红,苔白黄,脉弦。处方:柴胡 15 g、黄芩15 g、清半夏 10 g、枳实 15 g、白芍 20 g、延胡索10 g、连翘 15 g、制瓦楞子 15 g、黄芪 15 g、桂枝10 g、茯苓 15 g、鸡内金 10 g、甘草 10 g。7 剂,水煎服,1 剂/d,分 3 次温服。2 月 6 日复诊:服药 7 剂后,胃脘不适未作,口苦、泛酸、腹胀、畏寒减轻,大便通畅、日 1 次,舌暗红,苔白,脉弦。以小柴胡汤加减 20 余剂调理善后,诸症消失。 2010 年 3 月 14 日胃镜示: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冬春季多发,与生活、饮食不规律及精神因素有关。本例以小柴胡汤去参,加枳实、白芍即大柴胡汤之意,取其和解少阳,通腑泻热功效;黄芪、桂枝配白芍即黄芪建中汤之意,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茯苓、鸡内金健脾和胃;连翘消积清热,制瓦楞子制酸止痛,延胡索行气止痛。全方和解少阳、疏肝理气,温中补虚,方证相应,故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