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诊实在易(三)——脉位、脉势

 伟伟中医调理师 2018-01-13


一、根据脉位分类


那么脉位的分类,即位置的高低、深浅。其实这里有问题的,但是传统是讲脉位,那就讲脉位,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来讲。


脉位在浅表的,那就是浮脉。脉位藏在里面,比较深藏不露的,那就是沉脉。脉位藏在筋骨里面要推筋着骨去取的,那就是伏脉。


1、浮脉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其实这样的写法有点问题的,这个分类是有局限,什么呢?标准的脉浮不只是脉位,他还有一个脉势的问题在里头,什么意思呢?浮取那个脉搏很明显,还有一定的力度,中取就稍微差一点,沉取就更差一点,这才叫浮脉,这有一个位置的动态变化在里面,这就是脉势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他一摸脉,那个跳动就很明显,一中取他的脉搏力度就更大,沉取差一点,这是浮脉吗?你讲不是浮脉,他落指就有,而且跳动的力度还不小。刚才我们讲的那个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他一落指就脉弦、挺然指下,有时候偏弦,有时候微弦,有时候略弦,他轻取的时候,他的搏动非常明显,你能讲他不浮吗?那你讲他浮,他又不符合动态势头的那种标准浮脉,中取他脉洪,他更有力,那是浮脉吗?那就不是标准的浮脉哪,那又叫什么脉呢?


所以我创造了两个词汇,其中的是旺,就是浮旺合起来用 


浮取明显,中取更有力


就叫浮旺。有时候我讲偏浮,他的位置偏得比较高。我们这样是有苦衷,这是分类的难处,因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复杂得很,千变万化他有过渡的中间状态,你不好分的,他有时候夹杂混淆在一起,你分不开的这都有,但只要申明一句还是可以理解的。


2、沉脉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那么照道理也有一个势、动的问题在。但这又是问题了,你讲这就是标准的沉脉,问题在那里,他轻取摸不到,中取不明显,沉取比较明显,但是你在沉取的位置稍稍用一点力,他没了,很弱,哪怎么叫按之有余呢?


    有些沉脉显得什么呢?中部和沉部之间,就是老先生所讲的五线谱,三根线中间还夹二根线。那么在中取的位置和沉取的位置上面,再加一个水平线,在那个地方它才明显。浮取、中取差不多都没有感觉,你到中取下面一点才能摸到脉,但是你一到标准的沉取的时候,他基本上就弱得很,那怎么叫按之有余呢?那也不是标准的沉脉,这也是分类的困难所在。


所以那这个时候,我们有时候会写偏沉,有时候会讲脉位偏沉,有时候逼得没有办法,但是如果你将势动的状态去形容脉浮沉,反而带来不符合这个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的浮脉不符合按之有余、举之不足的沉脉。所以你又不好加势动进去,你还只能讲他是脉位。所以我宁愿还是照古代医家的分法,照我父亲的分法,把他放到脉里面去。


3、伏脉


那脉位里头有浮、沉、伏,伏就是七线伏,我们讲的五线谱底下沉再加一根,如果你的脉按到有比较明显的一种抵触,肌肉的抵触感觉,你再加力按才能摸到脉


所谓推筋着骨


那就是伏脉


当然伏脉多半见于那些高血压病患者,还一种特殊的是水肿得太胀急,要推才摸得到。那个往往是里证的标志,当然,也不一定是高血压。


那么这里还有两种正常脉:反关脉和斜飞脉。这个不是病脉,所以昨天的常人脉,刘教授讲的常人脉里面,必须把这个反关和斜飞加进去。因为不能说反关斜飞就有诊断意义


4、反关脉


    所谓反关,就是这个桡动脉顺着这个桡骨茎突的地方,往腕关节的背面走,就叫反关。这个好像是一种解剖的生理性医学,这个可能没错。我不知道哪个做过解剖,好像没看过报道应该是这样,不太可能有第二种可能。


5、斜飞脉


某种程度可以这样理解,可以往里斜飞,这样讲吧,往里斜飞。当然也有讲往外斜飞,从尺脉开始。其实,他是往寸部到关部,往里侧,我们讲的内侧是往手的中间斜飞。当然也有斜飞出去的,但是那跟反关脉提法基本一致。


所以这里,脉位就分出了三种脉。当然反关脉你还是要根据他形势病脉来作诊断。可惜反关脉的诊断意义往往不大。他会明确的显现一种跟不反关的那个手的脉象符合的脉的概率非常小。什么意思?反关脉几乎都浮,几乎没有不浮的反关脉。他这里没有肌肉嘛,只掩盖了一层皮下脂肪,他怎么可能不浮呢?那个反关脉的浮脉没有诊断意义他有诊断价值的病脉出现的比较小,斜飞脉就太细,诊断意义也偏小。


二、根据脉势分类


那么还有根据脉势来分,脉势脉来的势头。


那么根据来去之势分呢可以分出什么啊?来去之势的流畅度,它的畅力度,是很流畅,还是不流畅。怎么讲呢?怎么形容呢?我细致体会了一下,我觉得这个还是成立的。如果你摸脉训练有素,你慢慢就会体会到那样一点反差,我们食指候寸,中指候关,无名指候尺,从这个尺脉到寸脉。尺脉感到搏动,到寸脉感到搏动,其实有一点点很微小的时间差。如果你摸熟了,摸不熟感觉不到,摸熟了以后,一落指就感觉得到。灵敏了嘛,所以要锻炼自己触觉的灵敏度


从这个尺脉到这个寸脉,这里感觉到跳动到这里感觉到跳动,有一点时间差。好像你感觉得到血液在血管里面的流速,它哗啦一下就来。这个现在有依据了,你比如说血液粘稠度,它很滞涩的。那个,你来看兔子,那个长细脉的那个,那个血管里头的血一流动啊,那个生理这样子,你一看,你都看得到它的来得很艰难,有的来得非常流畅,刷刷的,来得艰难的,吱....慢多了的。这个是流速的畅力度。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这是我比较重视的问题,就是脉搏波,就是他的脉管会波动的,它的波动是有一个推进性的。大家看过解剖兔子、解剖狗,大家注意过不?我第一次看到非常稀奇,我看到这一根大肠在这里,我说兔子的大肠都有这么粗啊?话还没讲完,它突然瘪下去了,就这样瘪下去了。我心想我刚讲粗他就变细了啊。那个解剖老师怎么讲?哦,拉屎啦、拉屎啦。我心想怎么拉屎了呢,这瘪下去怎么拉屎呢?后面看懂了,这里瘪了,这里瘪,再这里瘪,再这里瘪,再这里瘪,它那大便挤出去了。它的挛缩是一一传递下去了,就变成了波,他是平滑肌的腔管的传递性的收缩跟扩张。在这里看起来好像一个波一样。


    那么这个在医学上大家都很熟悉,那么肠子就叫蠕动。现在不是有一种胃肠动力学吗?比如吗叮咛可以改善肠蠕动,其实吗叮咛比我们枳实、厚朴、木瓜的效果差得很远。他这个慢慢一波一波地这样蠕动下去,收缩下去的这种波啊,它很笨、它很呆滞,它波的很慢、力度不够,它就胀气,大便解不出来,就要用这个胃肠动力药。


    肠子叫蠕动,那么脉管的这种蠕动呢?生理学家把它称脉搏波。


   它一层一层收缩把血液挤到身体的未梢里面去,挤到末梢的循环里面去。我们中医讲经脉循行如环无端,而西医呢?一直到十世纪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的贡献在这里。


如果哪个聪明像现在一样喜欢想事的中医,就一定会讲,这有什么稀奇啊,我们中国古已有之。其实根本是二码事,我们中医千万不要讲我们原来就有。你没有!你分析的很差,你的实证不到位,你很多环节脱落,你没深入进去,你不够精密。千万不要讲中医有,气象医学中医都有啊,系统论、控制论中医都有啊。有吗?有,但是那只是个初步的萌端。解放初期,讲唯物辨证法,中医古已有之,阴阳对立统一,是吧,中医有。唉,不要这样讲,那个阴阳学说跟对立统一学说有差异的,差异不小,不要这样讲。


以前哈维发现的是什么循环呢?他认为心脏是个泵,把血挤到干血管、大血管,再到小血管再微小动脉血管,再到毛细血管,然后这个心脏还有一个泵,右心室就是一个吸力泵,他就把毛细静脉管、小静脉管、大静脉管、干支静脉管里面的血液吸回来形成一个循环。


    是这样吧?是这样。完全对吗?没完全对。到后面很快就发现了动脉、干动脉,动脉干都有自己的收缩功能,有脉搏波。那么一直到很晚,到七十年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由我们国家的学者、留学的学者,那个修莉娟才发现了微循环的运动规律。原来我们都以为,我也以为是这样的。那么血液循环对组织的灌溉,有点像我们水库里放水,通过干渠、小河、小溪、小沟才流到田里去。但是人家修莉娟就否定了这个说法。她发现了这个微循环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微循环有他的收缩舒张能力,身体的血液灌溉组织不是漫流到田里,而是有点像喷射一样。她用的那个形容词很形象,叫拍岸浪式。微循环的灌溉,微循环的末端,动脉的微循环的末端,它会突然一收缩,哪个血液像拍岸浪一样,哗推到组织里去。他根本不是流进去,他是哗一阵、哗一阵,把血液推到组织间隙去,以便氧、营养成分、养料带进去。


    也就是说连微循环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我们的脉诊,脉搏的次数、速率,是主要决定于他这个心脏的搏动的次数,心脏搏一下,动脉管就会搏动一下。虽然如此,但是他还另有所主,什么呢?你感觉到的他的脉搏波从无名指到食指,从尺脉到寸脉的速率,还有一个速率,除掉了血液在血管里面的流畅度以外,还有一个脉搏波的速率,这个早就出来了,我可以拿我查到的这个给大家,脉搏波。


桡动脉波的速率是多少每秒0.81.2。所谓正常人,这生理学家早就搞清楚了,他测了脉搏波。那么,如果血液粘稠度大,他的血液不够流畅,我们会讲来得很艰涩、不流畅。如果脉搏波它很缓慢,你指下的感觉同样是不流畅。


    为什么湿邪会引起脉缓、、脉软啊?是因为那些湿邪有害的物质,主要是一类滞涩类的蛋白类的东西沉着在细胞里面。这是我初步研究结果,它运动能力下降,心脏搏动就慢,脉搏波就更慢,脉搏瘫软,出现濡脉,濡到厉害的边界都不清楚,模糊一片。慢在哪里,慢在湿邪阻滞,慢在脉搏波慢。它一慢,它的速率一慢,在我们的手指头下的感觉,就是从无名指到食指来得时间延长。它来得不容易,它至少有两个原因

血液的流畅度,

脉搏波的速率。


根据这个,指下感觉它来去之势的畅力度,来得很通畅,很流利的,那就叫滑。来得比较艰难的,来得有点类似于滞涩,从这个指头到另一个指头,好像我们南昌人土话叫做挤过去的,很艰难,那就叫涩。如盘走珠多流畅,唰啦一下就过去了,形容得到形象,但是搞得你玄乎其玄,我指下哪里能感觉到珠子在盘子里面转呢?它就是来得特别流畅,那个涩脉就是来得特别艰难。这个不难理解,但是这个感觉却需要锻炼你的触觉。从这里到这里艰难,那个,恐怕误差就是0.005秒钟,或者0.01秒钟。我们又不是看百米赛跑,0.1秒钟可以拉几米的距离。你的感觉触觉锻炼得灵敏的时候,你一落手就知道,这个是涩脉,这个是滑脉,要潜心锻炼。


那么这里又分出了两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