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四川屠城,杀的最后几乎没人了,很早就听说这个历史事件,但是张献忠真的在四川如此疯狂的屠杀过么?他为何要这么做?历史上真相到底如何? 张献忠: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开国也是唯一的皇帝。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 张献忠多有奇闻异事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掩旗息鼓等。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四川屠城事件,史学界一直争议不断。特别在四川留下的恶劣影响更不容忽视。至今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所谓“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影响。 张献忠 2005和2011年,当地在工程建设中发现了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点与文献记载张献忠“江口沉银”地点一致,出水文物中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眉山市彭山区文物管理研究所所长吴天文表示,当时发掘的银锭,其纯度在90%以上。在这些银锭的内壁显示有地域、工匠名字、时间等信息,这其中来自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银锭上面显示的信息跟张献忠行军的路线十分吻合”,吴天文介绍,出水的银锭再加上铭刻年号的金册以及有“西王赏功”字样的金币、银币等,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可以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2015年底,基本确认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随后,四川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请示,请求2016年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工作。 本次考古发掘面积20000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0000余件,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堪称世界级的考古大发现。 张献忠沉银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张献忠江口沉银,基本可以判断是真实的,那么张献忠四川屠城的说法是真实的么? 我们先来看下当时的政治环境,明末崇祯年间,起义不断,军阀混战。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兵荒马乱的,人民可谓十不存五。当时四川人口锐减 四川的人口在万历六年(1578年)有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朝当时赋税与人头挂钩,所以明末四川人口当远远大于前面数据,甚至上千万。)(《明会要》卷五十),至清初顺治18年,只剩下8万人(还有一种说法是50万)。从几百万的人口一下锐减到几十万甚至几万,甚至可以说是人口灭绝吧,可见当时人民的生存环境多么恶劣。 所以当时四川人口锐减这是真实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四川人口下降的如此厉害呢?难道真的是张献忠屠杀的原因么?那么他也太能杀了吧,四川人跟他有何冤何仇,竟能如此疯狂屠杀?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张献忠五次入川作战 我们先来看这么一段记载:崇祯八年(1635年),各路农民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为了冲出包围圈,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向东挺进。这支东路军的主力就是张献忠的部队。他的部队作战勇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 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不到半天,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又名皇觉寺),然后掘了皇帝的祖坟,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一干二净。 从此段记载中可以看见,张献忠是痛恨官僚地主阶级的,对待贫苦的农民大众还是相当友好的,毕竟张献忠也是农民出身,深知农民生存的艰辛,所以就此点来说,张献忠四川屠城是毫无理由的,要杀应该也是杀的当时的地主官僚阶级,毕竟他还要依靠农民军,不可能疯狂的屠城。 另外一点,明末清初,明军、清军、吴三桂军,都曾丧心病狂参与过“屠蜀”,所以,四川人口在明末清初之际曾大幅减少,引发“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张献忠固然要负相当大的责任,但是,四川人口灭绝性的锐减,主要原因还是四川数十年战乱所造成的。崇祯年间,张献忠数次入川,长期同明军、清军作战。张献忠败亡后,大西军残部、南明军、清军和其他农民军间相互征伐不断。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才大致平定四川。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川又被吴三桂所据,再度成为战场。这么些年的战争,四川人口不锐减,那才是怪事。 吴三桂引清军 这些年四川长期军阀混战,除了直接死于战争中的人口外,还有大部分死于军队屠杀,如崇祯十七年(1644年),赵荣贵率领的明军被张献忠所败,退往茂州。茂州的少数民族没有开城,赵荣贵遂在攻入后屠城。南明总兵王命占领顺庆,要求每家交银子,买“免死牌”、“牛票”,如果拒绝,就“掠其人,掘其粮,焚其室”。南明曹勋部在雅州,搜刮民间存粮,老百姓只好吃草根、树皮,致使“僵尸满路”。 还有清军的残暴,比如于清军入关后曾经有过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屠城的劣迹,在四川,清军当时肯定也是杀了不少人,还有当时吴三桂部队在四川烧杀抢掠,让四川再遭劫难。吴三桂部将谭宏同清军作战失利,后撤时拆掉浮桥,劫掠保宁,致使“男女溺死无数”。谭宏在辖区内勒索百姓,使得当地人纷纷逃亡,十室九空。吴三桂之乱后,四川很多地方为之残破,如安岳、遂宁两县“绝人迹,少烟火者二十余年”。 豪格等清军统帅的更没人性,在顺治四年(1647年)被迫撤出成都时,驱赶数千名百姓一起北上,到了绵州,又将他们全部杀死。清军在简州乏粮,于是抓捕百姓,“有粮即放,无粮烧死”。豪格曾下令,对于不肯归顺的抗清者,一律诛戮。 另外,战争期间总避免不了瘟疫,这还有一部分人直接死于瘟疫,比如历史记载:顺治三年(1646年),峨眉“大荒,饿死者日无记数”;顺治五年(1648年),盐亭“人多饿死”。洪水同样凶猛,崇祯十年(1637年),剑州“两岸军民漂没者千余家”。伴随而来的是瘟疫,顺治二年(1645年),重庆“骈死连村”;顺治五年(1648年),内江爆发瘟疫,百姓逃亡各地,数百里没有人烟。 所以,比起这些清军吴三桂等军阀的所作所为,张献忠只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得一提,毕竟战争总是要死人的,所以,张献忠这口黑锅背的有点冤。不过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的统治的时候确实很残酷,刑法严苛,杀人确实有也不少,所以后来激起了四川人民的反抗。 最终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无法在四川立足,选择自成都撤离时,为了报复四川人民的反抗,张献忠曾下令“剿洗全城,不留一人”。军中的传教士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况:成都人被骗至城外,“无罪百姓齐遭惨杀,息静无声。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张献忠还“下令将皇宫焚毁。在城外见隆烟腾起,火光烛地,大为狂喜。复令全城四面纵火,一时各方火起,公所私地,楼台亭阁,一片通红,有似火海。大明历代各王所居之宫殿,以及民间之房屋财产均遭焚如。转瞬间,川中首城已成焦土,实属可惜”,成都遂成一片废墟。 据统计当时四川300多万人,死于张献忠大西军之手者,至少也有30-60万。 所以张献忠在四川杀人是事实,但是在四川屠城导致四川人口锐减,这就有点冤枉张献忠了,毕竟杀人者也不是只有他一人,当时的清军,吴三桂等军阀也杀了不少人,后来这些黑锅都推到了张献忠一人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