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 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哲学家们已经争论了好几百年了。其实,善和恶都是潜伏在人类内心的一种因子,在适当的环境中,善和恶的因子便会被唤醒,善和恶便会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每当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戈尔丁的小说《蝇王》。《蝇王》是戈尔丁的代表作,戈尔丁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借小孩子的天真来探讨人性恶这一严肃主题,从而表达了对人性的悲观和绝望。 戈尔丁对人性的悲观看法,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大学毕业后,他曾在伦敦的一家小剧团当过四年编导和演员,但这段经历带给他的却是深深的失望。成家之后,他担任了一所学校的教职,可没过多久,二战爆发,他应征入伍,成了一名海军,五年艰苦的战争生涯,在他心灵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残酷烙印,回首往事,他感慨地说道:“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如果还不了解,‘恶出于人犹如蜜产于蜂’,那他不是瞎了眼,就是脑子出了毛病!” 《蝇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载着一群男孩儿的飞机被击落,飞机落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起初,这些孩子们还保有质朴的天性,他们团结在一起,准备通过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可是后来,因为害怕所谓的“野兽”,这群孩子开始分化了,他们分化成了两派,一派以拉尔夫为首,代表着文明和理智;另一派以杰克为首,代表着野蛮和专制。这两派之间的斗争,实际上象征着文明和野蛮的斗争,但不幸的是,最终的结果,是野蛮战胜了文明、恶战胜了善,人性的黑暗成了荒岛上的主宰,兽性终于打败了人性。初来岛上的时候,孩子们团结在一起,建立起了一种文明的秩序。可是,这种文明秩序十分脆弱,在恐惧、嫉妒、野心的冲击下,秩序的堤岸很快就溃决了,孩子们开始自相残杀,人性的缺陷和残暴在此暴露无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现代文明社会所面临的深刻危机。 这是一部寓言式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和事件,都具有非常典型的象征意义:拉尔夫是诚实、正值与良知的化身;杰克则是人性恶的代表;猪仔是理性的代表;西蒙则是一个先知先觉者;螺号象征着权威、秩序和民主;巨石砸碎了螺号象征着野蛮战胜了文明;蝇王则象征着人心的黑暗……西蒙的形象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在大家对“野兽”惶恐不安的时候,西蒙第一个指出:“大概野兽就是咱们自己。”但西蒙换来的却是一顿谩骂。为了弄清“野兽”的真相,西蒙独自一人上山打算看个究竟,结果,他看到所谓的“野兽”原来只是一具腐烂发臭的飞行员尸体。他迅速下山想向众人通报实情,没想到,杰克等人却误把他当成了“野兽”、把他活活打死了。西蒙的悲剧,是所有先知先觉者的共同宿命——耶稣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刑场…… 荒岛的本身,就是人类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而整部小说,则代表了作家对人类社会的深深的失望,表达了作家对人类本性和社会危机的严肃思考和深切忧虑。 戈尔丁认为:外部强加于人的制度与秩序都是暂时的,而人的非理性和破坏欲望却是永恒的。因而,在文明与野蛮的决斗中,文明是脆弱的,它很难克服兽性。戈尔丁对人类社会的现状是悲观的,他实质上是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他深深的绝望,在小说的结尾,拉尔夫热泪盈眶,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 1983年,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词中,瑞典文学院宣称:因为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艺术和多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 |
|
来自: 昵称4850347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