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没有了手工业之后,我们才发现 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 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 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 故事里记录着这座城市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 而锡城的故事,则被遗忘在每一条街巷里, 深深地印刻在那些老手艺人心中~ 补鞋匠 一针一线、缝缝补补 纵使脸上染了岁月的痕迹,却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一位年过7旬的老人,在她那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地上摆满了工具架、打磨机、缝纫机等各类修鞋工具,旁边也摆放了各式各样已经修好的鞋子。 娴熟的动作、说话时不抬头的专注和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补鞋、打扣、上线...这些活儿对阿姨来说都是信手拈来。 儿时的记忆中,在街角处总会有老手艺人静静地守候在那。不时与身边人闲聊几句,倾诉着自己的故事。 裁缝 只有手艺没有心思的,一定不是我们熟悉的裁缝 有人说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以非文字的方式记录了历史的变迁。 蝴蝶牌缝纫机、剪刀、纽扣、顶针和多种颜色的线圈,伴着市集的嘈杂声,阿姨开始了她的工作。 看着她忙碌的身影,让我想起坐在老屋前的奶奶,脚踩着缝纫机,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边听着小曲,边说着只属于她的故事。 不知不觉间,裁缝被挤进历史的深巷。恍然回首,老裁缝的身影正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配钥匙 一把钥匙、一把锁 寻找一把可以开启历史篇章的钥匙 见过手工配钥匙的吗?一座简易的小棚、各式各样的工具。就这样,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蓝色铁皮箱子里的秘密,老花镜、游标卡尺,还有记录着数据的几张小纸条,不差毫厘,才是真正的工艺。 师傅说道,时代已经变了,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逐渐被遗忘。这些工作虽然不起眼、辛苦,却又是必不可少的。 自行车修理铺 油污、打磨、修补 聆听自行车悦耳的铃声 儿时的大街上随处可听见的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 转眼间,城市大了,马路宽了,人们的出行工具也发生了改变,自行车修理铺也由盛往衰,走街串巷也难寻一间。 师傅看起来很严肃,不苟言笑,也不愿意让我拍照。靠近他的时候,才发觉岁月仿佛对他没有那么苛刻。 熟悉的打气筒,一下、两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打满气。 这个地不大的摊上,有不少的熟客。熟悉的人都知道,取一两个螺帽,掰个车篓、紧下链条,这一两块钱的小事是不收费的。 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师傅就看着靠在墙边的车子,踌躇了一会儿又开始修起车来,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儿时记忆里有很多老手艺人的身影, 现在想起来却越来越模糊, 吆喝声、远去的背影... 活在当下的人,身体里的某处都被刻下了机械还未诞生时的记忆。 老手艺渐渐随岁月远去,但总有些人默默坚持着!在热爱、不倦的劳作中,让古韵故事得以流传。 编辑 | 坑 坑 图片 | 坑 坑 |
|
来自: 共度朝夕pclwol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