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初二的学生迎来了新的一门学科《物理》,从此走进了奇妙的物理世界,使用苏科版的同学们会首先领略奇妙的声音世界。面对聆郎满目的声现象知识该如何快速学好呢?那就跟随小编们用顺口溜学《声现象》。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 解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考点:声音的产生 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解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和液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传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考点:声音的传播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 解读: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空气传导,一是骨传导。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 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两途径(双耳效应不做考查要求) 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 解读:物理学角度认为,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噪声则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人们以分贝(dB)的大小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并规定: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考点:声音的分类 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解读:控制噪声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防治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是阻断噪声的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三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考点:噪声的控制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解读:声音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也可以通过减小音量分散来增大响度;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同一物体振动的频率还与物体的长短、粗细、紧松等有关;音色反映的是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声音的特性,也可以利用声音的这三个特性获得信息。 考点:声音的三特性;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解读: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其频率范围通常为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特点。根据超声波的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测距和定位、超声波成像等;次声波易于绕过障碍物且传播距离远,利用次声波特性为监测地震、台风等提供依据。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声波具有能量,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小编结语 14句话就把《声现象》全部学完了,现在是不是觉得这一章特别简单!但小编还得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弄明白每句话的含义,这样记住的知识才有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