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搞清楚原料药和辅料的理化,生物学,和机械性质。
处方前研究还需要与制剂研究相结合,由此确定原料药的关键属性CQA:原料药性质对制剂的影响既是制剂研究的工作,也是处方前研究的工作 。
m.p., pKa , logD
PLASTICITY, ELASTICITY, 考察的项目需要考虑一般性质和与该原料和制剂相关的性质。
结构有序程度:最稳态结晶 = 亚稳态结晶>液晶>无定型
溶解度 : 稳定性: 高自由能的状态将自发转化为低自由能状态,只是动力学速率有快慢之分。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
现有的指导原则包括:
另外还需要考虑关于仿制药的其它要求。 案例一:稳定性下降,杂质超标; 如何确定原研采用的晶型:
四类溶解度信息:
pH-溶解度
案例
问题:片剂溶出度较原研低,调整处方工艺后仍不能完全解决。 检查API的性质
通常这类pH-溶解度急剧下降的药物同时存在与PPI共用的吸收问题,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
检查API性质:
措施:处方中弃用SLS
![]() 检查:原辅料相容性
通常原辅料相容性试验往往不考察成盐和物理状态的变化,不容易发现此类相互作用
对仿制药来说,由于一致性的要求,一般优先考虑与原研相同的增溶手段
案例1 某速释片剂
案例2 某速释片剂
可否用显微分析得到原研制剂的粒径?
粒径和溶出是否要分别独立控制?例如文献报导了原研的粒径范围,是否溶出和粒径都需要与原研一致?
处方前的研究内容:
案例1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摘要】:…处方为:苯磺酸氨氯地平6.93g、微晶纤维素80g、乳糖80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9g、5%淀粉浆适量、硬脂酸镁1.5g。制备工艺为:将处方中的原辅料皆粉碎过80目筛,称取处方量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微晶纤维素、乳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先将除苯磺酸氨氯地平及硬脂酸镁外的其它辅料混匀,按照等量递增法将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混合好的辅料混匀,加5%淀粉浆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粒,50~60℃烘干,18目筛整粒,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测颗粒含量,计算片重,7.5mm浅凹冲压片,即得结论:本品处方设计合理,工艺稳定可行。 文献2: HPLC法检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中的乳糖相关杂质,吴暎 刘伟 林萍 –《药学进展》 2013年02期 【摘要】:…结论:该法可用于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中的乳糖相关杂质含量…【正文快照】: 苯磺酸氨氯地平为…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的处方研究中,笔者发现制剂中有一种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而含量明显增加的杂质(命名为杂质Ⅰ,2), 而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在同等条件下无此杂质… 点评:
对药物的结构和活性集团不够重视,处方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 ![]() ![]() 点评:
背景资料:
![]() 点评:
小结:
本文整理自崔勇博士在同写意第44期论坛上的报告“仿制药开发中的制剂处方前研究”。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同写意,转载仅为学习交流,点击阅读即可阅读原文。如转载中无意侵犯到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热门文章
|
|